股市分流效应明显 银行理财收入压力加大

26.05.2015  12:06

    银行理财市场在经历了近五六年的高速发展后,今年的牛市行情之下遇到了“寒流”。

    证券时报记者从多家银行了解到,受A股一路上扬、央行接连降息降准营造宽松货币环境等影响,今年以来银行理财的中间业务收入空间逐渐压缩,理财收益率“顶住”投资端收益不降的压力越来越大。

    如何在监管允许的范围内,积极参与资本市场,已成为今年各家银行关注的焦点。

    中间业务收入承压大

    近日由银行业协会理财业务专业委员会发布的《2014年中国银行业理财业务发展报告》显示,2014年银行业共发行理财产品19.13万款,同比增长27.53%;为投资者实现收益近7000亿元,同比增长2500多亿元。

    银行理财业务在为投资者创造收益的同时,也增加了银行非利息收入,且逐步成为银行中间收入的主要增收项目,从而加快推动银行从传统的资本消耗型业务向资本节约型业务转变。《报告》显示,去年理财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过30%,占中间业务收入比为15%,部分银行占比超过35%。

    然而,由于自去年年底至今的股市一路飘红,对银行理财业务的资金分流效应越来越大。

    中信银行投资银行部总经理助理匡彦华在上周五召开的一次论坛上就表示,近几个月个人理财销售数据不甚理想,投资者的资金正迅速流向资本市场,对银行理财产品的定价带来很大压力,如投资者对于不同理财产品间收益率相差10个基点左右的敏感度急剧下降。

    理财业务受阻不仅来自销售端的压力,投资端不断下降的收益率亦在蚕食着银行中间收入的空间。

    一国有大行资管部门人士向证券时报记者透露,70%左右银行理财资金都是投资于债券市场或货币市场,但自去年年底以来央行不断降息、降准,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已非常宽松,造成新增债券或货币基金的投资收益率一降再降,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短期内又难以下降,这就不断压缩着银行中间收入的空间。因此,多数银行今年以来主动减少理财产品的发行量。

    “去年各家银行理财中间收入与理财规模之比平均在0.7%~1%左右,但今年以来已经压缩到0.6%,保本型产品基本不赚钱,非保本型产品的中间收入基本是靠‘吃老本’,因为去年以前投资的债券等标的收益率还较为可观,短期内还能支撑起理财收益率和中间收入占比。”上述大行人士称。

    不过,“吃老本”只是权宜之计。农行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张立林在上述论坛上则表示,理论上,投资端的价格决定产品端收益走向,但我国理财业务目前正好相反,理财产品端收益率正顶住投资端收益率的下降,银行理财业务打破刚性兑付迫在眉睫。

    银行积极寻招应对

    面对来自投资端和产品端的双重压力,各家银行正在抓紧寻觅招数应对。工行资产管理部总经理韩松就透露,工行理财业务今年将加强与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互动,同时积极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等股票市值管理类业务,以提升投资收益。

    匡彦华则透露,中信银行即将推出与新三板相结合的理财产品,对于未来成长型较好、符合新三板上市条件的中小企业发起基金,以半股半债的形式投资,未来以企业在新三板上市的股权增值弥补债券投资。不过,由于根据相关监管政策要求,该项产品将只针对高净值客户。

    匡彦华还建议,应大力发展理财直接融资工具,且理财直接融资工具可考虑推出资产证券化产品,如将小微企业融资、个人经营融资需求等在理财直接融资工具平台上做资产支持证券,既可以加强资产流转、解决中小企业融资贵融资难的问题,也可为银行理财投资端带来可观的收益。

    此外,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现在包括国有大行在内的多家银行正在开展理财投资顾问业务,向城商行、农商行等中小银行提供理财投资端方面的相关服务,顾问费一般在0.2%~0.3%左右。(记者 孙璐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