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慧眼识古辨识祖宗宝贝
文/图 记者刘学龙
12月28日,20余名“公众考古队员”走进鄱阳县明代淮王府遗址,参与了我省首次公众考古活动。此次活动的组织者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肖发标说,大量的文物散落在民间,由于公众的疏忽,容易造成文物的损坏;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更多的公众知道,考古并不只是专家的事,其实,文物就在你我身边,发现、保护、传承下去,是每一位社会公众的责任。
现场 首次公众考古受热捧
“注意,文物可能就在你脚下,大家尽量沿着石灰线走,不要随意进入发掘现场。”12月28日,20余名考古爱好者来到了鄱阳县明代淮王府遗址的发掘现场,在发掘项目领队肖发标的带领下,参与到考古发掘中来。这是我省第一次组织普通老百姓,到考古现场亲身参与考古活动。
“所有这些出土的日用瓷器中,青花瓷的底款都是朱府,而彩瓷的落款则是淮王府,这说明在当时,青花瓷的格调没有彩瓷的高。”在考古现场,肖发标向考古爱好者讲解着一些考古故事。队伍中,不时有人提问,肖发标都一一解答。
在参观完淮王府的发掘成果后,公众考古队员还进入到发掘现场,亲手从泥土里挖出了瓷片。
江西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教授曹柯平是这次“公众考古队”的一员,虽然扭伤了脚踝,他依然拄着拐杖随队前往。“这次来的人当中,有很多是古陶瓷收藏爱好者,他们对古陶瓷的鉴定有着丰富的经验,但对于这些陶瓷是如何出土的,却一无所知。”曹柯平说,这么难得的机会,让大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另一名队员说,老祖宗的东西,我们必须尊重、保护、传承下去,而这次公众考古,势必能给我们增添更多的知识,让我们明白,文物来之不易。
故事 发现淮王府遗址很偶然
2011年5月,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肖发标等到鄱阳县进行文物检查,偶然路过当地饶州府文庙前的一块空地。“一些硕大的古代建筑构件被遗弃在一旁,雕龙画凤,图案、纹饰都尽显皇家风范。”
肖发标觉得,这块空地必定跟古代皇家有关。“当时,这里堆放着垃圾,附近的一个小学,已经把这块地纳入了建设范围内。”肖发标说,他感觉事态很严重,立即赶回了南昌向相关领导进行了汇报。很快,省文物局向上饶市文化局发文,要求停止对这一地域的建设。
没过多久,这里被确定为有明代“小皇宫”之称的淮王府遗址。随后,专家对这里进行了考古发掘,除去有皇家用品及具有皇家风格的建筑构件外,遗址中还出土了一大批明末清初的瓷器。其中,寿山福海青花龙纹大盘刷新了同时期同类器皿的记录,直径达到80厘米(之前发现的最大为75厘米)。“这些瓷器有很多款式比较稀有,有的前所未见,对研究明末清初景德镇窑定烧瓷器的状况有重要价值。”肖发标说。
提醒 公众对文物欠保护意识
淮王府遗址的发掘,震惊了整个考古界,入选2012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候选名单。然而,这一重要的发现,如果不是因为专家无意中看到那些“被当作垃圾的宝贝”,遗址也许就成了操场。
肖发标说,如果当地居民能尽早把发现的这些可能是文物的东西上报,对淮王府遗址的保护与考古发掘,肯定有很大的帮助。“有些工地施工,挖出了许多文物,只当是破坛坛罐罐,继续破坏性施工,这是文物工作者痛心疾首的事。”肖发标说,这样的案例,发生过多次。这主要是公众对文物欠缺保护意识。须不知,这些古朴、甚至残缺的文物,对研究历史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很多百姓认为,考古离自己很遥远。”肖发标说,然而,专家们的知识再好,也终究所触及的地域范围有限,寻找文物,还需要通过更多普通老百姓身边的发现,所以要向更多的公众普及考古知识。
据悉,春节前,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还准备组织两批人前往淮王府遗址参与公众考古,有兴趣者可以报名参加。报名热线:13970314799,联系人: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