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落实•见成效】教务处以第十届“教学月”活动吹响建设一流本科教育集结号

24.12.2018  19:30

      为深入贯彻新时代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教育部《新高教40条》等文件要求,努力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校自11月中旬启动了第十届“教学月”活动。活动以“营造教学氛围提升教学质量”为主题,得到了学校高度重视,校、院各级领导先后走进课堂当“学生”,认真聆听老师们的讲课,为“教学月”活动助阵加油,为广大教师助威喝彩。

      此次“教学月”活动,旨在为学校教学改革划重点,为建设“一流本科”谋布局。期间,全校召开了全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推进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试点,组织了“十佳百优”教师公开课观摩,举办了首届移动教学大赛,开展了“课堂+”课外活动,进行了最美课堂笔记评选,等等。全校师生齐头并举广出力,让一系列的活动精彩纷呈。

 

      统筹部署明要求,及时高效传精神。 12月6日下午,学校在音乐艺术广场报告厅召开2018年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会上,田延光书记传达了新时代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强调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本质职能,本科教育是大学的根和本,是大学生存和发展的“立身之本”。梅国平校长作了《把握新要求,打造升级版,全力推进一流本科教育建设》为题的讲话,同时围绕“八个一流建设”对学校“一流本科”建设2.0版进行了具体部署,强调了学校本科教育要在立德树人、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师教学评价激励、双创教育深化拓展、教师教育振兴、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拓展等方面下功夫,号召全校上下全面把握新时代本科教育新要求,高质量精准推进学校一流本科建设2.0版。

      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后,各学院及时组织学院教师召开会议,传达学习和贯彻落实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学习讨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国际教育学院分别召开全院教工大会,各系、教研室会议,认真全面学习领会会议精神,学院还精选印制了学校本科教学文件精编,分发到每个老师的手上,让全体教师全面深刻领会学校本科教学具体要求。

      心系教学赴一线,教研活动有高招。 首先,落实领导干部听课制度。为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在加强教学管理、强化教学监控、提高教学质量方面的监督作用,各级领导干部深入课堂教学第一线,课中掌握教学情况,课后反馈教师在“教”中存在的问题,回答学生在“学”中存在的疑惑。如马克思主义学院、物理与通信电子学院、初等教育学院、地理与环境学院部分领导干部在“教学月”期间听课达5次以上。

      其次,组织教研活动。学院以教研室为单位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从教案检查、教学观摩、教师备课、教案撰写、辅导答疑、教研室集体备课、领导听课等环节入手,采取说课、评课、观课、反思等方式,落实教师课堂教学责任,强化“师风五讲”。如在商学院市场营销系的教研活动中,全体教师畅所欲言,谈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种种困惑,探讨更加新颖的备课、授课方式。

 

      观摩研讨同进行,学习提升齐受益。 在观摩学习“十佳百优”教师公开课中学习提升教学技能。充分积极发挥十佳百优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利用优秀教师的经验推广,使更多教师受益,切实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文学院陈志华老师的公开课,反响热烈,一座难求;物理与通信电子学院程晏蓓老师和王琦老师公开课、商学院符可老师的公开课引来全院青年教师及兄弟学院青年教师纷纷前来观摩;国际教育学院在公开课后,系主任还组织老师开展说课、评课、反思等活动。 

      在专家的专题报告中学习提高教学研究能力。抓住教学改革热点,聚焦教学改革核心环节,根据学科专业特点,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财政金融学院等都邀请了专家为学院教师做有关教学技巧、教学研究、教学能力提升方面的专题讲座。教师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拓展学习促学风,氛围浓厚展风貌 。“课堂+”学习活动拓展学生学习能力,促进良好学风形成。一方面,学院组织开展学生座谈会,及时回应同学们的诉求,增加学生对学院和专业的了解,从而积极推动学院教学工作,提升学院教学质量。如政法学院开展了以“我对老师课堂教学的建议”为主题的师生座谈会,初等教育学院采用师生互动方式召开了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座谈会等等。另一方面,学院组织学生开展主题班会,让学生在加强班级管理、创建优良学风方面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晒笔记,亮学风。课堂笔记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承载着任课老师的授课精华,记录着同学们的学习成果。美术学院、财政金融学院等单位纷纷以“教学月”活动为契机,开展了“最美课堂笔记”评选活动,学院对获奖笔记在微信群、QQ群等平台进行展示,号召同学们进行观摩和学习。

 

      开展“教学月”活动,是学校开展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强化了“以生为本、以德为先”的育人思想,有力倡导了“主动学习,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巩固了学校教学的主体和基础地位,营造了全校关心教学、支持教学的氛围。(文/图 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