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聚综改】初教学院:抓教改 建基地 搭平台 努力提高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

06.05.2015  16:23

 

【编者按】 聚焦校园热点,跟踪发展进程,传播改革声音。2015年是学校“综合改革•重点建设年”,学校提出要主动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全面实施以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等为核心的综合改革,奋力推动学校发展升级。本学期以来,各学院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年度目标工作要求,结合自身实际,积极谋划改革思路,创新发展形式,推动学院科学发展,呈现了“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良好态势。近期,学校将在校园网主页、校报等校内媒体上开设“微聚综改”栏目,陆续刊发部分学院抓改革促发展的创新性举措,供大家参考。 
        本期推出的《初教学院:抓教改  建基地  搭平台    努力提高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展示了初等教育学院通过抓教学范式改革、推进“院—校”协作“落地”、搭建促学平台等措施,努力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人才培养质量。

       

          “被分成一组的同学围坐在圆桌周围,目光交织处,老师时而绘声绘色地讲授,时而耐心启发同学间相互学习、讨论、交流、查阅资料,以组为单位发言……”这种小组合作探究式的教学场景在初等教育学院的课堂上已经成为常态。本学期以来,初等教育学院结合实际,围绕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进行了多项有益探索,着力推进“以学为中心”的教学体系建设,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抓教改:推动教学范式改革,增强课堂教学吸引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初教学院一方面坚持以本科教学常态监控指标为观测点指导本科教学,自我审视,查漏补缺,注重着力夯实日常教学基础,另一方面,结合学院实际,努力探索本科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推动互动式、探究式教学在学院落地,引导教师变“教学”为“导学”、学生变“听学”为“研学”,着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增强课堂吸引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学院谢翌老师在其《教育研究方法》中对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这样描述,“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综合运用小组合作选题、查阅资料、确定研究设计、撰写研究报告等方法,在‘做研究’中学习研究方法……这一新的教学模式使一个教室形成多个‘教与学的中心’。
    “通过互动式教学,老师与学生亦师亦友,师生关系也更加融洽了。”学院负责人认为,这种探究式教学模式对老师的教学“内功”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们随时要“升级”专业水平,学生也要及时“跟上趟”。
      建基地:推进“院-校”协作,解决专业和学科建设“立地”问题

      初教学院强化实践育人理念,引导教师将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教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寻找差距,同时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发现新知、运用真知,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升创新能力。学院与师大附小、南大附小等南昌市知名学校密切协作,努力推进“院—校”协作深入开展,选派师生“驻扎”学校,随堂听课,参与教学教研,并就课程合作开发、课题研究、学校文化设计与诊断等方面深入合作,将协作学校打造成学院师生实习实训基地,让学院教师有了理论联系实践的“实验田”,使学院学生有了边学边用、学用结合的“用武地”,深受学院师生和协作学校的喜欢和好评。
      搭平台:依托“小学教育论坛”等平台,着力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和学生学风

      初教学院以“小学教育论坛”为平台,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及小学名师登坛讲学,为学院师生“洗脑”;定期举办“知·行”教育沙龙,让师生“动脑”;举办“经典悦读”沙龙,要师生“入脑”,促使教师由“被动培训”转变为“主动发展”,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学院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得到了较大提升,学院学生乐学、好学之风明显好转。(文/图    初等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