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代13名老师,教龄相加超过300年铜鼓有个“教师之家”

23.09.2015  14:30
原标题:一家三代13名老师,教龄相加超过300年铜鼓有个“教师之家

  在铜鼓县棋坪镇,有一大家子人,三代人中有13人当老师,大都在棋坪镇中、小学任教,为铜鼓的基础教育事业默默奉献,为大山深处的孩子们带去知识和希望!近日,笔者来到棋坪镇棋坪村小王组,认识了王本新一家。

  棋坪王氏祖先来自中原,唐宋时期迁居铜鼓,有1100多年的历史。尽管身处偏远的大山深处,依然传承着中原崇文重教的古风,依然“诗礼簪缨,未曾有忘”。祖先用代代相传的辈派语“槐庭俊彦、诗礼芳声”,寄托着对后人的期待。然而,由于受交通不便、信息不通、经济落后等因素制约,族中人才日渐凋敝。

  王本新的已故父亲王任芳1920年出生,毕业于高安师范,是族中第一个有中专学历的人,在棋坪、港口等地任教40余年。王本新的祖父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不识字不会写和算,对缺乏知识带来的不便有切身感受。他下定决心要改变这样的状况,于是勒紧裤腰带供儿子读书。他把王任芳送到修水去读私塾,后又送到高安师范进修。学成后,王任芳回到家乡成为一名老师,投身农村基础教育事业。

  王任芳不仅将自己的毕生都奉献给了农村教育事业,在他的言传身教下,两个儿子王本新、王又新都传承了他的衣钵,成为教师。王本新的爱人袁月华也是一位乡村教师。如今两人都已经退休,教龄分别是38年和35年。谈起从教经历,他们有说不完的故事。

  王本新毕业于宜春师范,中专学历,1962年在港口乡水坪村参加工作,成为一位民办小学教师,在棋坪、港口各村小执教20余年。刚开始教书每月工资仅18元,购买力相当于60公斤大米。由于工资微薄难以养家糊口,王本新在任教的小学附近垦荒种地,除了种植蔬菜解决日常生活所需之外,还种了些红薯以弥补粮食不足。

  王本新夫妻早期任教的村小,教室多是老表的民房,一、二、三年级在一个教室采取复式教学法。除了要完成教学任务外,每天中午还要给学生烧火热饭,涨大水时要送学生回家。袁月华在港口罗坑教书时,厨房和住房都是用竹片围起来的简易棚屋,冬天还“哗哗哗”地漏风。

  在村小教书的同时,王本新夫妻还利用晚上时间给村民上扫盲课,教认字和珠算,因此很多年龄比他们大的人,都曾是他们的学生。王本新夫妻扎根乡村,教的学生一茬又一茬,连他们自己也数不清教过多少学生。在棋坪和港口,走到哪里都有人认识他们,会尊敬地称呼一声“老师”,过年过节也时常有学生来探望。“大家都这么尊敬我们,这么多学生都记得我们,觉得当老师很值。”王本新说。

  在良好的家风熏陶下,王本新的子侄辈中,当老师的就更多了。儿子王福全在棋坪中学任教,儿媳妇胡海燕在铜鼓二中任教;大女儿王柳琴在棋坪中学任教,大女婿在温泉中学任教;三女婿邹甫龙在三都中学任教;侄子王鹏、侄媳妇徐丹丹在棋坪中学任教;侄女王雪琪、王雪花在棋坪中心幼儿园任教。

  王本新一家三代共有13人从教,教龄相加超过300年,教过的学生超万人。他们大都在棋坪、港口等深山里的村小执教多年,让知识的春风滋润了这块偏僻贫瘠的土地。正是这一代又一代园丁的辛勤耕耘和付出,让越来越多的学子走出大山,拥有了更广阔的视野,去拥抱精彩的世界!(李秋秋 邹云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