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培训不再只是听讲座

30.04.2015  14:03
原标题:教师培训不再只是听讲座

原标题:教师培训不再只是听讲座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中学班主任曾兵,最近为自己班级的转变欣喜不已——这学期班级纪律明显好转,学习氛围一天天增强。这一切,得益于他本学期在班上实施的“小组合作管理模式”。

2014年11月,曾兵参加了湖北省第三届楚天中小学卓越班主任高级研修班,培训组委会设计的团队学习模式让他深受启发。他想,如果能在管理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那么班级管理就会更轻松高效。这学期试验不到两个月,他的班级管理已经有了起色。

像曾兵一样从卓越班主任高级研修班受益的教师还有很多,目前已有150名中小学班主任走上专业化成长之路。

集中培训:

注重“授之以渔

2012年开始,湖北省教育厅委托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举办卓越班主任高级研修班,每年选拔50名学员,专门针对训后跟踪少、解决实践问题少、教师主动参与少等问题,展开实训,形成了以集中培训、在岗研修为基础,专业共同体、后续跟踪为保障,平台、专家、服务、资源为支撑的班主任培训系统。

卓越计划”项目负责人、湖北二师教科院院长熊华生介绍说,“卓越计划”仅集中培训就有三次,三次集中培训的重点并不一样。第一次的培训内容根据每届班主任的实际需要而定,同时考验班主任在离开学校时遥控班级的能力;第二次培训主要集中解决班主任在培训后半年内在岗研修中遇到的问题;第三次培训展示班主任培训一年来的成果。

为把“授之以渔”落到实处,培训导师在解答学员的问题时不提供答案,而是创设情境,通过游戏、沙龙、论坛、辩论、专家面对面等方式,让学员自我反思,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点。这样,解决了一个问题,学员就掌握了一整套处理问题的方法。通过循序渐进的三轮培训,学员可以掌握多种处理问题的方法,做到游刃有余地应对班级管理问题。

在岗研修:

边反思,边修正

近日,来自湖北各地的第三届卓越班学员又一次相聚在QQ群里,进行集中培训后的第二次网络研讨活动。此次研讨活动围绕“目前的教育需不需要管理”、“管理的轻重与学生的个人素质及年龄段有多大关系”等问题展开。全国知名班主任、深圳市光明中学语文高级教师钟杰,作为导师介绍了自己班级建设的框架,卓越三班学员们围绕主题畅所欲言。

这样的网络研讨,在集中培训后每个月都有一次,它来自于培训项目的另一内容——在岗研修,即立足岗位,开展学习。这是湖北省教育厅防止受训班主任集中培训后懒惰、懈怠、不坚持学习而采取的保障机制。

卓越计划”学员每月都要阅读一本书、举行一次主题研讨、递交一篇教育叙事作品、做一次教育主题演讲。这些在岗研修的成果全部提交给项目组进行整理汇总,再以简报、电子杂志等形式发送给所有学员。开办至今,三届“卓越班”的学员共撰写教育叙事2500多篇,出版专著1部,拟出版3部,公开发表论文50多篇,公开举办讲座110余场。

项目执行人刘永存介绍,学员结业以后还要边反思、边修正班级管理行为。项目组会组织专家不定期到学校了解后续落实情况。他解释说,自我研修过程就是学员对疑难问题重构的过程,通过读、写、讲可有效提高理性思维、概括能力、归纳能力、表达能力,做到内外兼修,真正实现专业性成长。

第三方支持系统:

打通理论与实践的通道

卓越三班学员贺元珍,最近遇到了一个难题:一名学生家长不满意孩子的座位,打电话指责她,家长的咄咄逼人让她无言以对。

她向QQ群里的专家求助,专家很快给出建议:先和该学生沟通,再让学生与家长沟通;解决座位编排问题,可以“”热那些学生不喜欢的座位,让它们变成学生愿意坐的“香饽饽”。

贺元珍和那名学生沟通后发现他并没有不喜欢那个座位,于是鼓励他“坐哪儿都能取得好成绩”。她又让学生投票选出“最不想坐的座位”,设置“英雄不论出处奖”(主动申请坐在“最不想坐的座位”的学生可获此奖)、“宰相肚里能撑船奖”(调换到不喜欢的座位的学生可获此奖)。

实施该办法后,学生们争着要坐“最不想坐的座位”。有了奖项的激励,贺元珍明显感到坐在不喜欢的座位上的学生课堂发言积极了,自习安静了,学习成绩也提高了。

贺元珍咨询的专家来自“卓越计划”项目组建立的支持系统。该系统可以将研修成果有效延伸到教学实践中,帮助班主任摆脱原有的教育模式。特别是该项目建立的专家答疑体系,专门为解决棘手的案例而设,可以帮助学员在最短时间内获取相应专家的解决方案,迅速运用到班级管理中,提升管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