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讲台闪光 让教师荣光 ——“十二五”期间我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综述

10.09.2015  09:31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十二五”期间,我省高擎“科教兴赣、人才强省”旗帜,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上大胆探索,采取了一系列改革创新措施并取得积极成效。如今,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选择站上三尺讲台,越来越多的教师切身感受到职业荣誉感。

  全省各级各类学校现有52万余名专任教师,小学教师中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占82.4%,初中教师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占66.9%,高中教师中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占5.9%,普通高校中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0.53%。

   强师资,让优秀人才走上讲台

  2013年秋季开学,一则消息引起很多人关注:从当年起,江西师范大学启动免费师范生教育试点工作,学生规模为1000名,专门用于招录有志于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的江西籍优秀学生。江西师大对免费师范生高看一眼,厚爱一分,按照培养未来基础教育领域领军人才、卓越教师和教育家的目标定位,设计专门的培养方案,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这是我省着力打造优秀师资队伍的有效举措。“十二五”期间,我省每年通过全省统一招聘考试的方式,吸纳约1万名优秀人才进入教师队伍。

  为鼓励优秀人才到基层农村任教,2011年以来,先后实施了“定向培养农村中小学教师计划”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定向招收1.7万名初中毕业生进入师范院校学习,为24个贫困县农村学校招聘了1.5万名以本科学历为主的青年教师,有效改善了农村教师的年龄结构和学科结构,为农村学校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我省还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音体美教师专项培训计划”,有效改善了农村学校音体美教师缺乏的局面。此外,我省高校和中职学校教师的学历、专业技术职务结构也得到进一步优化,普通高校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6.93%,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0%。

   铸师魂,为教师成长铺设平台

  教师职业不是“铁饭碗”。省教育厅今年6月发出通告,从下半年开始,在赣州、鹰潭两地先行试点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改革,实行5年一周期的定期注册。有违法违纪、乱收费或向学生家长索要钱物、违规从事有偿家教等违背师德行为的,将暂缓注册,原则上不得聘用于教育教学工作岗位。

  师者,德为先。近年来,我省健全师德建设工作长效机制,出台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八不准”》《中小学教师师德考核办法》《贯彻落实〈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意见》等规范性文件,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标准,并在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职务(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和特级教师评选等环节,实行一票否决制。一系列相关制度准则的出台,一年一主题的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激励着广大教师争做“四有”教师。

  为提升教师工作能力,我省认真组织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加大对农村骨干教师的培养培训力度,5年来共培训各级各类中小学教师60万人次;实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工程和“中职学校特聘兼职教师计划”,建立职业院校教师到企业实践、进修制度,实现了生产岗位与学习过程无缝对接;实施普通本科高校中青年教师发展计划、高职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民办高校教师能力提升计划等,全省高校教师质量不断提升。

   护师权,尊师重教蔚然成风

  2012年开始,我省在中小学幼儿园开展正高级职称评审试点工作;2014年开始,在中等职业学校开展正高级职称评审;不断提升边远地区农村教师的津贴补贴标准……一系列落实保障教师待遇的改革务实之举,引导广大教师在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

  ——不断完善农村边远教师特殊津贴补贴制度,缩小城乡教师收入差距,激励优秀教师安心扎根农村教育事业。边远地区农村教师补贴标准从2008年的70元、120元两档提高到2015年的300元和500元。从2014年开始,每年安排1.25亿元,对17个连片贫困地区乡村教师发放每人每月200元的生活补助。

  ——实施了农村中小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工程。截至今年6月,全省1200余所农村中小学新建、改扩建教师周转宿舍54万平方米,新建教师周转宿舍1.4万余套,极大改善了农村教师住房条件,让来到农村工作的教师住得下、能安心。

  ——定期开展教育系统先进个人、特级教师、师德标兵、教书育人楷模和模范教师等评比表彰活动,引导教师加强自身建设,努力营造“教育神圣、教师光荣”的良好社会风尚。近年来,各地涌现出以“感动中国人物”王茂华、全国“最美乡村教师”陈腊英、“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石秋杰和王祖德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教师典型。为更好地激发广大教师立德树人的职业荣誉感,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教师荣誉制度,从今年开始对在乡村学校任教满20年和在各级各类学校任教满30年的教师颁发荣誉证书,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