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振伟:教授为公务员财产公示爬行的隐喻

07.01.2014  14:55

  2014年第一天,法学教授范忠信在杭州南湖边,以爬行的方式行进了一公里。一年前,这位法律史学界的知名学者,在个人微博上公开打赌,预言“2013年里,除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外,其他所有省市会实现县乡级公务员财产公示”,赌输的代价是“罚自己爬行一公里”。2014年第一天,法学教授范忠信在杭州南湖边,以爬行的方式行进了一公里。(1月6日,《北京青年报》)

  本年度最火的词,除了“雾霾”、“土豪”,恐怕还有“教授”,不过,这个热门“教授”不是专指学问有多高,人品有多正的职称,而是“教授雷语”的“教授”。有教授谈到延迟退休时说:“(65岁的)男的去养老院做园林义工,女的给老人洗衣服啊做点编织,多好啊!”;有教授建议外地人考试拿北京户口;有教授说“强奸陪酒女危害小”。教授雷语频频出现在牵动国人神经的社会热门事件中,让习惯了教授雷语的公众,逐渐被迫接受“教授”的另一层涵义——“不接地气”、“不解民生疾苦”。

  如果范忠信是普通市井小民,他一年前“2013年县市级公务员财产公示”的约赌不会击起多少涟漪,不要说“罚自己爬行一公里”,就是“罚自己爬行5公里”,也没人当回事。那么,为什么也就是“自罚爬行一公里”,就成了网络热门事件弄得人人皆知?因为教授再次闯入关系亿万人利益的社会公共事务(羊毛出在羊身上,哪个纳税人不希望自己纳的税花的明明白白,清清爽爽?);因为这个教授太接地气了:他是“爬在地上”,而不是事不关己高高在上尽说雷语风凉话。

  官员财产公示喊了好多年,也试点了好多地方,可为何举步维艰?2013年末,中组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工作的通知》,要求领导干部积极主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凡不实填报或隐瞒不报的,一律不得提拔任用、不列入后备干部名单。“报告个人事项”当然包括“个人及家庭财产”,由此可见中央“公示官员财产”的决心不可谓不坚决。可为什么有规定有制度,执行起来却那么难?就连与公务员财产公示并无必然关联的“全国住房信息联网”都成了烂尾新闻。“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都难”,一个法学教授的“爬行一公里”成了热点新闻,对“公务员财产公示”的真正践行是不是不足道哉?

  范忠信为呼吁“公务员财产公示”而“自毁形象”,象征意义大于实际价值,这件事隐喻了“教授”与“雷语”并非总是“孪生兄弟”,教授除了要搞理论研究,更要关注民生、多接地气,对关乎亿万人切身利益的社会公共事务,教授尤其要有“头脚接地”的“地气”,当然了,范忠信是知名法学教授,“教授为官员财产公示爬行一千米”的话题一时引起媒体网民大量关注发酵,对推进“公务员财产公示”不无裨益,我们更希望范教授这样的法学学者们,用自身的影响力,从法理的角度论证“公务员财产公示”法律的可行性,并尽快制定出相关法律。

  还有,范教授在杭州南湖爬行,连我这个杭州通都不知道这个南湖在哪里(是嘉兴的南湖吗?),由此可见范教授还是多了些知识分子的矜持,据说,有路人问他为何爬行,范教授说在搞“脊椎保健”,教授为了“公务员财产公示”而爬行,有何不可?总比那些不接地气不识民生疾苦的教授频出雷语来的有底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