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沐浴教育公平的阳光 南昌三措并举让优质资源突破界限
文/图 袁冰 记者廖济堂
时间将辉煌留给历史,也将希望带给未来。教育总和人的成长、社会的进步息息相关。回望刚刚过去的2013年,南昌教育依然不平静,总有一些事充满着变革的力量。名校放大工程、学区化管理试点、教育信息化……2013年,南昌教育民生之改革,打破了区域、校际和城乡之间的教育资源壁垒,以最小的成本、最快的速度,让优质教育资源迅速铺开。
“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是每个家庭的期待,也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南昌的这些教育改革,必将深远地影响着学子们的成长。教育之春,正在晨曦的阳光中,悄悄释放着缕缕清香。
学区化改革 每一所学校都是好学校
“我们家附近终于有一所优质学校了,太给力了。”陈女士家住南昌经开区,她的女儿去年9月份升入初中,谈及女儿上学的事情,陈女士与记者聊了起来。
“以前我们家附近没有一所名校,为了给女儿找一所好学校,去年五六月份我就开始四处托关系,希望到老城区‘择校’,但一直没办下来。没想到去年7月份,南昌二中入驻经开区实验学校,成立了南昌二中初中部昌北校区,学校还专门引进了一批名师。这不就等于我家附近突然‘空降’了一所名校嘛。”陈女士说,小孩在家门口就有名师教,完全不用再择校了。“如果是在老城区上学,孩子至少一天要少睡1个小时。现在孩子每天走路上下学,多出来的时间完全可以用来进行体育锻炼和学习。”
事实上,这得益于南昌市教育局2013年全力推进的学区化大改革。何为学区化大改革?南昌市教育局义务教育处处长付青岚说:“学区化是在一定地域内,以一所名校为龙头,联合一所或多所学校成立一个学区,在学校之间建立积极、开放、灵活的交流机制,逐步实现学区内先进教育理念和良好办学条件的共享。”
南昌学区化管理改革是江西教育史上的一大创举,打破区域、校际、城乡之间的教育资源壁垒,让名校愈强、弱校变名校,以最小的成本、最快的速度,让“名校效应”实现最大化。
如何使学区化管理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而不流于形式?为此,南昌市教育局制定了学区化管理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划分学区要因地制宜,在建立学区时,学校之间务必地理位置相近,使学校之间的教师交流和资源共享更加便利。同时,更要使学校之间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成为常规机制。
正是在这两大原则下,2013年,南昌二中与经开区实验学校,南昌三中与高新区孺子学校、青山湖区京东学校,南昌一中与南昌十八中,南昌二十八中与南昌市城北学校,南昌铁路一中与南昌市建新学校、青山湖区湖坊学校全面启动了全新的学区化管理计划。同时,学区内学校间还共同制订教学计划、教研培训、学生活动。通过优质资源整合,互相取长补短,营造共享、均衡的教育教学环境,逐步推动学区内学校从“差距合作”走向“差异合作”。
集团化办学 组合教育资源提升辐射能级
2013年9月16日,南师附小教育集团在玉泉岛校区正式揭牌成立。始建于1908年的南师附小,拥有4个校区5个教学点(叠山路校区、玉泉岛校区和红谷滩校区一部、红谷滩校区二部、青山湖香溢花城小学)、一所幼儿园(南昌市龙泉实验幼儿园)。现有师生1万余人,其中特级教师4人,学科带头人23人,骨干教师19人,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8人。历经百年发展,该校已成为南昌基础教育的一面旗帜。
为什么要成立教育集团?作为南师附小教育集团的设计者和推动者,南昌市教育局局长魏国华表示,南师附小教育集团的成立是在南昌优质教育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新形势下,为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一种新尝试,也是南师附小发展史上的一个新起点、新阶段。未来,集团将充分利用品牌优势、规模优势和组合优势,打造出具有广阔发展空间和社会影响力的一流教育实体,在南昌市乃至全省发挥其作为省市名校的引领力和辐射作用,推动全市基础教育的快速崛起。
事实上,南昌市教育部门尝试集团化办学早已尝到了甜头。2012年5月,在南昌市教育局的推动下,由南昌汽车机电学校牵头,联合省内另外三家职业院校、江铃汽车销售公司、欧菲光科技公司、江西国力汽车集团等六家企业,成立了南昌市首个职业教育集团——南昌汽车机电职业教育集团。教育、实训、就业全链条式的集团化人才培养模式,迅速产生了积极效应,2013年,南昌汽车机电学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98%,成为全市汽车机电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
有教育界人士表示,南昌“名校放大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与名校带弱校的学区化改革试点相比,集团化办学的尝试,可将各校区的优质资源统一整合在名校先进的办学理念之下,重新组合,其辐射力和示范效应由此成倍放大。
信息化建设
让均衡教育突破时空界限
南昌外国语学校的特级老师给外国语学校的学生上课,山区里的孩子坐在自己的教室里一样可以同步听课,这就是教育信息化将带来的改变。南昌市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任卢洪之介绍,教育信息化缩小了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与校之间的教育资源差距。在实现南昌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化的过程中,信息化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路径。
2013年,南昌市教育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空前。目前,南昌市教育城域网出口带宽升级扩容至4G,南昌市中心小学以上学校互联网接入率达到100%,基本实现了宽带网络“校校通”。市属、区属和县属学校“班班通”覆盖率分别达到100%、68%和58%。数字化校园建设取得新突破,南昌十九中红角洲校区建成南昌市首个录播教室并投入应用,力争在未来3年内在所有市属学校建成一至两间录播教室。
与此同时,南昌市网络优质教育资源也在不断丰富。2013年,南昌教育信息网门户及数据库平台顺利迁移,智能出卷系统升级至85万题库;中小学电子期刊升至1600种,既有满足教师和校长进行教学和管理的专业读物,也有适合所有师生课内外和校内外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大刊名刊,今年还新增了中小学生作文阅览室和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阅览室;启动中小学生数字活动营地“南昌市文明小博客”,目前共有8000多中小学生注册用户,并发表博文1.6万余篇;2013年中小学网上冬令营活动充分调动了学校教师及学生的积极性,并向学生提供了数字图书、动画等优秀资源,受到了广大学生及家长的欢迎,共有两百多所学校的师生参加,上传作品19000余件;南昌教育信息网“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频道在原有专家讲座及成长在线专栏的基础上,增设“网上大讲堂”专栏,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就青少年心理问题开展系列访谈,让心理辅导走进了每一位学生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