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周卫军:“博士任教高中”也要量才使用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今年9月,33岁的李文菁结束在清华大学博士后流动站的研究工作,回到家乡武汉,成为武汉外国语学校高中部一名普通教师。李文菁也成为该校引进博士毕业生以来的首位女博士后。据了解,武汉市部分高中目前已引进7名博士毕业生担任老师,一时间引发外界热议,博士毕业生教高中是否屈才?高中招博士老师,是否是在提高用人门槛?(10月20日中国广播网)
毋庸置疑,在我国目前的人才储备库中,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才尚属高级别的研究型、管理型人才,还远未达到随处可见的地步。而对于中小学校的教师,人们也一般认为只要其学识储备能达到大专、本科水平就已经足够了,再高的学历学识完全没有必要,否则只会是“大材小用”,甚至浪费人才。
在笔者看来,这其实都源自于一种对教育、教师的短视和偏见。说短视,是因为教育地位的不受重视,人们始终存在一种教育只是一门“高投入、低产出行业”的观念,看不到教育的长远发展方向;说偏见,更是因为教师地位的不受重视,现在教师远不像人们想象中的“光荣”、“伟大”,教师教书育人知识只要“够用即可”,所以教师也不应当由“高级别的人才”来担任。正是因为这种短视和偏见,硕士乃至博士任教中学遭受人们非议也就不奇怪了。
然而,如果真的站在中小学教育的角度来看待“博士、硕士任教”的问题,恐怕学校也还真得掂量掂量,因为“博士、硕士”的身份也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自然有利于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用得不好,则也有可能形成一种负面效应,反而不利于学校管理和宣传。
首先,博士、硕士到中学任教,需要摆正心态,要有对中小学教师职业的正确认识和基础教育事业的热爱,切忌以一种高高在上,甚至是“救世主”的心态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当然,我们不必怀疑博士、研究生们的知识水平和求职智慧,但关键还是要他们能够心甘情愿地把他们的学识、智慧、求学经验、坚韧品质传递给他们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他们的能力水平,发挥出符合他们高学历身份的感召作用,惟如此,博士、硕士们也才能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学教师。如果心态不正,恐怕他们甚至还真的不如一名普通教师来得实在。
其次,博士、硕士任教中学,其身份也需好好利用。一是要从教育的长远发展来做宣传,高学历人才更有利于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现在的博士生们勇于献身基础教育事业,其贡献、作用意义非凡;二是要打消因中小学教育、教师地位低下而造成的“读书无用论”的消极影响,也需要博士、研究生们用自己的能力和魅力来现身说法,发挥榜样的作用。
再次,博士、硕士任教中学,也还得考虑他们的适应度。有的博士、硕士所从事的专业学习可能并不适合中小学教育工作,有的则因性格上的问题,更适合从事研究性的工作等,这都是中小学校在聘任他们时要综合权衡的问题。
所以说,博士、硕士们从事中学教育工作,我们不能仅仅被其光彩夺目的身份、学历所迷惑,更需要从他们的从教心态、工作目的、专业方向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坚持“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理念,量才使用,才能真正让他们为我们的基础教育事业添砖加瓦,更上层楼发挥出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