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最大的民生

16.05.2016  10:23

  ●李剑

  近年来,萍乡市湘东区政协紧紧围绕实现民计民生最大改善这一履职“要务”,针对教育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调查研究,为教育优先发展、教育改革创新等积极建言献策,为教育中的扶弱扶贫问题热情奔走呼吁,为湘东教育事业腾飞、科学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

  从开展“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专题调研,到视察“全区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及教学质量情况”;从托管湘东区教育扶贫助学基金会、16年来坚持开展扶贫助学专项活动,到撰写《关爱留守儿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关于提高艰苦边远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特殊津贴的建议》等多件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湘东区教育事业的欣欣向荣、科学发展,无不凝聚着湘东区全体政协委员的心血和努力。倾力建言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为此,“教育均衡发展”也成湘东区政协及其委员们持续关注的重点课题。早在2013年,民盟湘东区支部就确定了“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为该支部年度重点调研课题,希望通过支部的调研建议,上升到全体政协委员的共同心声。提案提出了“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促进整体教学水平提高”“优化教学设施配置,缩小城乡教学设施差距”“加大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确保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3大方面18条意见、建议。经过努力,该调研课题受到全体政协委员的广泛认可和支持,并被列为湘东区七届三次会议的“1号”提案。区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讨论了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针对委员们提出的意见、建议,逐条落实了县级领导和责任部门,明确了推进的目标责任和时间节点。

  类似的事例还有很多。中小学布局调整、学校标准化建设、教师职称聘任和绩效考核、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等等。一批批有关教育改革、发展、创新的意见、建议不断地被提出、被采纳,区政协委员他们用自身实际行动,践行了忠实履职的诺言,为湘东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如今,在湘东区村镇最漂亮的建筑是学校,近几年累计投入资金超2亿元,105个义务教育校舍标准化建设、97所小学附属幼儿园改扩建工程和28个标准化运动场地建设项目全部完工。在湘东区职业幸福指数最高的是教师,在全省率先一次性解决了全区508个待聘教师的职称聘任问题;在全市率先解决教师补发绩效工资及教师工资调标,教师绩效工资标准实现城乡统一;住房公积金自2016年1月起按24%比例城乡统一;艰苦边远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特殊津贴按省定标准发放。 2015年,湘东区以总分6.93分名列市县科学发展综合考核评价“教育发展指数”全省第5名,首次迈入全省教育发展水平先进行列。倾情帮扶点燃贫困学生希望之火

  一直以来,湘东区政协坚持把扶贫济困作为经常性的委员活动来开展。早在2000年,在区政协的倡导下,区委、区政府决定成立“湘东区人民教育扶贫助学基金会”,并由湘东区政协作为托管单位,负责管理教育扶贫助学基金会。

  同时,为充分调动全区广大政协委员履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013年,湘东区政协又在扶贫助学基金会的基础上,开展了以“关爱学生、关注未来”为主要内容的“湘协之情”主题活动。在活动中,区政协主要领导带领政协委员,到所挂点的村级学校帮助其办好一件实事,每位委员至少帮扶一个贫困学生,帮助其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据不完全统计,自教育扶贫助学基金会成立以来,每年扶助特困学生完成学业都在5万元以上,累计扶助学生820余人,资金累计35万余元。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