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王瑶:学生遍地开花才是教育之幸

24.10.2014  11:40

  昨日,成都列五中学校园的一条横幅“热烈祝贺校友李易峰主演的电视剧《古剑奇谭》喜获成功”从学校红到了网上。横幅挂上没多久,微博上就引发了关注和争议。对于此举,校方回应称,是为了鼓励学生打破“唯分数论”的思路,寻找更多元的平台成才。(10月23日《成都商报》)

  如果校方打出的横幅里没有“李易峰”这三字,估计也不会引起热议。然而,就在不少网友指责这是校方借李易峰名气做宣传时,校方的宣传目的其实已经达到了。更何况,李易峰本来就是该校学生。校凭生贵,以生为荣,学校的做法显然并无不妥。

  之前安徽蚌埠一中打出“祝贺该校女婿埃里克·白兹格荣获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的宣传,民众多有指责,认为获奖者和该校根本没有多大关系;而此次列五中学为该校学生李易峰呐喊助威,于情于理都说得过去。前者说白了是阿Q的精神胜利之举,而后者则是在践行“明天母校以我为荣”的育人方针。学校精心培养出的学生取得了不俗成绩,学校表示一下祝福也是应该的。而对于培养出的明星学生,学校的祝福很容易引起民众误会。但不管该校是不是再借李易峰的名气做宣传,这种宣传都应值得鼓励。因为在宣传的背后,折射出的是该校的育人理念。

  正如校方回应的那样,以往各中小学校庆时,往往都是通过长长的升学榜来展示学校办学业绩。这种庆祝方式之下,反映的是学校应试教育思维。学校如果只盯着学生的分数看,那么自然会是以升学成绩作为评定的标准。其他学生即便也是社会各行业中的人才,但却并不符合学校的“人才观”,也登不上学校的“校友榜”。对学校而言,如果只欣喜于自身培养出了多少高官、高管等社会精英,就意味着学校对学生的评价角度依然固定在分数上。而学生即便不是“学霸”,却能在其他方面发挥特长,依然能够取得成功。对这样的学生,学校也应不吝掌声,给予他们最诚挚的祝福。

  当北大的毕业生以卖肉为生时,北大校长却声称“北大的学生同样可以做一个普通劳动者”,以此来表示对本校学生的支持。学校教育并不能将每个学生都培养成社会各界的精英,只要学生能够很好的适应社会生活,这就是学校教育的成功。打破唯分数论的藩篱,学校教育才能走出单一评价的误区,真诚地为学生所取得的成绩鼓掌。李易峰的成功离不开母校的培养,今日母校为他的成功祝福也属理所应当。在笔者看来,我们不仅不该反对,反而应当鼓励学校这样做。因为在此背后,体现的是学校评价方式和教育理念的转变。

  对学校教育而言,如果只把掌声留给某一方面的社会精英,势必会忽视其他学生的成功。学生遍地开花,在各行各业都能出人头地,这才是学校教育的最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