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王瑶:网络时代,教育也该因时制宜
近日,首都互联网协会与千龙网联合发布《青少年课余时间与新媒介素养调查报告》。5分为满分,中学生对自己课余生活的评价平均分仅为3.39分,刚过及格线。与这一结果相对的是,网络占据了孩子们最多的课余时间,网络游戏更是排名第一。(9月23日《千龙网》)
进入网络时代后,民众的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几乎每天都会花很多时间用于上网。成年人如此,青少年亦如此。并且伴随城市化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远离自然,而更多是跟手机、电脑为伴。这样的现实情境下,调查得出网络占据青少年最多的课余时间并不足为奇。
由于对网络的过分依赖,当前不少青少年儿童都患上了“自然缺失症”。即变的内向、沉默,不愿走出家门、不愿亲近自然,喜欢整日和电子产品为伴。对于此,孩子父母尽管忧心忡忡,却又无法找出另外可以吸引孩子兴趣的东西来替代网络。在笔者看来,调查结果仅仅是对现状的一种揭示,并不能改变这种现状。青少年阶段正是孩子学习成长的大好时机,孩子们的行为取向自然也会受到教育的深刻影响。基于此,结合网络时代的特征创新教育方式,让网络带给青少年跟多积极向上的力量,这无疑是最佳的解决方式。
网络时代对学校教育的影响也显而易见,电子白板、在线课堂、慕课等等名词无一不产生于网络时代。但学校教育中如此深刻地吸纳网络时代带来的便利,为何学生还会对网络不知疲倦的迷恋?很显然,尽管网络早已走进学校、走入课堂,但这些多是形式上的转变,教育方式、评价方式、作业方式等等都还是依照传统模式。学生的兴趣原本可以集中在网络学习上,但因学校教育对网络的利用只停留于表面,并未满足学生的兴趣和愿望,因此学生才会在课下依旧执着于网络。退一步讲,要想改变学生花费过多时间用于上网的现状,首先学校教育就应以身作则,通过引入网络作为对传统教育方式的创新和补充,并且告诉学生如何从网络中获取对自身有价值的东西。学生喜欢网络游戏,学校教育为何就不能设计出一款学与玩相结合的网络游戏?
青少年行为习惯的变化,虽是因为社会环境的影响,但教育如能走在时代前列,先入为主,引领学生的成长发展。教育其如何在网络时代中收获知识、学会成长,这亦是教育需要变革的原因所在。网络时代下青少年的行为反应,给当前的教育提出了新的问题,只有处理好教育与网络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发展。既因网络娱乐了自我,同时又能借助网络发展自我。如此一来,网络才能真正为教育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