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王瑶:读懂迎新标语里的青春

09.09.2014  12:32

  又到一年迎接新生的季节,高校校园里的迎新横幅也开始“闪瞎”你我的眼睛。或卖萌,或文艺,或无厘头,各校都拼智力拼内涵,想尽心思表达对新生的欢迎。甄嬛体,藏头诗,猜谜语等等,总有一款适合你。(9月7日《武汉晚报》)

  迎新标语,顾名思义,是高校为迎接新生而打出的宣传语。之前一条“小妖精们,你们终于来了!”的迎新标语却引来不少争议,甚至有人直斥这是大学迎新的庸俗化。但在笔者看来,这种担心显然多虑。因为外界只看到迎新用语上的欠妥,却并不关注这些标语所折射出的青春气息。

  大学迎新标语,处在自媒体时代,大学生们人人都渴望塑造与众不同的自己。标新立异、独一无二,崇尚个性、表现自我,正因如此,在自己即将被人称为“师兄”“师姐”之时,用自己的语言表现自身的热情,尽管听起来似乎有点欠妥,但这正是年轻一代的活力所在。

  大学新生远离家乡远离父母,在一个全新的环境中,最重要也最急迫的就是结交到一群志同道合的好友。如今,学校的师兄师姐们首先亮出自己的热情和友好,只等新生的一个回应。这种轻松、友好的见面方式难道不足以表明高校对新生的人性化照顾?难道不足以为新生营造出家的温暖?

  当然,一些迎新标语一旦过分追求新奇,便会忽视大学生应有的价值取向,这也是外界诟病大学迎新标语的原因。但不管怎样,透过迎新标语,一能看出高校的用心和师兄师姐们的热心,尽力帮新生们营造出温馨场景;二能体现出当下大学生们的精神风貌,尤其是这一群体身上所散发出的青春气息。当旁人已成熟的眼光来批评迎新标语的稚嫩和浮躁之时,却忽略了这是一群正在成长中的大学生,他们身上最最珍贵的恰恰就是无所顾忌的青春气息。三也能让新生尽快找到自己的兴趣和人生方向。因为不少迎新标语是由学校社团打出来的,迎新的过程也是新生发现兴趣、确定自身发展方向的过程。

  以包容的心态看待大学迎新标语,而不是仅仅揪住字面上的轻佻浮躁。浮躁是表面,内心的火热才是根本。如果大学迎新标语都是过分成熟化的口号式标语,那则意味着大学生们失去了其应有的活力,这才是我们需要警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