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胡海军:校长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09.09.2014  12:31

  本学期南昌大学全面推行的“学生自主保洁”后,引来南昌大学学生吐槽,“不少宿舍垃圾无人清扫,成堆垃圾早已溢出角落中的垃圾桶,铺满一地,恶臭扑鼻”。对此,南昌大学校长周创兵认为,“学生自主保洁”之所以引起争议,除了部分师生认识不到位,还与学校管理部门与学院班级衔接不到位有关。(9月08日《南方都市报》)。

  工作和生活环境实行“自主保洁”,许多单位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许多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包括中小学校至今还在广泛运用。但是,为什么在大学推行“学生自主保洁”,竟会掀起如此轩然大波呢?

  学校推行“学生自主保洁”,是大学素质教育的一种手段,其目的是增强大学生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应该说学校立意高远,用心良苦。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让学生先“扫一屋”,再“扫天下”,这既是人才培养的规律,也是人才培养的需要。

  大学生中反对“学生自主保洁”的最主要的理由是“我是来读书的,又不是来扫厕所的。”甚至对于学校以勤工俭学的形式推出这项改革学生也有非议:“这不是钱的问题,你一个月给我五千我都不会去淘粪。”来学校是“读书”的,但你就不“生活”了?“一个月给我五千我都不会去淘粪”,这明显带有职业歧视。如果大家都是这种思想,我们岂不都要生活在粪堆里?这些道理不是讲不清!

  但校长遇到了自己的这些“”,就如俗话所说:“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又如大牯牛落井里,有力使不上。这个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大学是学习之地,学术之地。许多尖端的学术和理论问题都能在这里越辩越清,越辩越明,为什么却在该不该让“学生自主保洁”问题上越辩越糊涂?这究竟是校长的水平问题,还是学生的素质问题?如果在这个问题还久辩不清,大学校真的要加大素质教育的力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