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舆情一周综述:“猥亵致孕”之说为谁护短

07.04.2015  19:11

据人民网络舆情监测室监测,本周涉教育媒体报道21.43万条 ,微博言论92.54万条,微信文章16683篇,信息总量较上周稍降低约38%。教育议题中,一方面“高考改革”、“校园管理”、“家庭教育”、大学生“人性教育”等话题收获较高关注,另一方面此前几周备受热议的足球教育话题明显降温,舆论在几轮探讨中基本达成足球进校园要遵守体育运动和教育规律的共识。

图一:本周全国教育新闻转载量排行

从媒体转载量来看,首套高中国学教材将进课堂、中学副校长猥亵女生致其怀孕、今年重点高校定向招收5万贫困学子、贵州一高校学生因“寝室藏麻将”被下红头文件警告、初中女生为反抗父母生二胎跳楼身亡、男童疑遭养父母虐待、川农大两男生虐猫、人大老校长纪宝成被传取消副部级待遇、应届生预期月薪8000元不应被嘲笑、乡村教师白天教书晚上搬砖赚钱贴补生活为媒体曝光率最高的10个教育话题。

图二: “教育”新浪微博舆情走势

微博平台上,教育舆情发展态势平稳,热度始终居高,网民议程与媒体议程表现出较高重合度。国学有望引入高考、今年重点高校定向招收5万贫困学子、副校长猥亵女生致1人怀孕等为热门话题。截至4月5日21时, #国学有望引入高考#微话题阅读量达375.5万,讨论量超过2100条,相关微博1237条。

图三:“国学有望引入高考”话题网友观点分布图

图四:“今年重点高校定向招收5万贫困学子”话题网友观点分布图

图五: “副校长猥亵女生致1人怀孕”话题网友观点分布图

以上三图显示,网民在对“国学有望引入高考”、“今年重点高校定向招收5万贫困学子”讨论中,观点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支持和反对态度各执一词,莫衷一是。而针对副校长猥亵女学生事件,网民观点普遍表达出愤怒情绪,指责声集中于以下两点:一是愤怒于涉事校长的无耻行径,呼吁严惩性侵学生行为,建议参照国外“化学阉割”、“终生监禁”或“鞭刑”等惩处手段;二是不满媒体以“猥亵”代替“强奸”为事件定性,指责这是避重就轻,在为涉事校长开脱,猜测该校长背后有人。

相较之下,针对媒体“护短”行为的批评声已然高过事件本身引发的责问。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猥亵儿童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以性刺激或满足性欲为目的,用性交以外方法对儿童实施的淫秽行为,一般表现为抠摸、舌舔、吸吮、亲吻、搂抱、手淫、鸡奸等行为手段。”而在此案中,在受害女学生怀孕的事实面前,媒体将涉事校长的行为定性为“猥亵”,如此刻意轻化其罪行的论断必然引发舆论强烈反弹,捅出新的舆论爆点。此外,面对舆情,涉事学校保持沉默,兰陵县教育局以“具体情况不清楚”推脱责任。本该第一时间站出来传递信息、承担责任的两方如此表态,在令舆论大失所望之余,也加重了涉事校长“背后有人”的猜测。从此前系列性侵事件舆情发展来看,涉事学校与教育主管部门失语、推责,极易导致舆情激化。基于此,该事件中的涉事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公安机关、媒体应加强沟通,第一时间向公众传递案件信息。尤其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如果从地方、部门利益出发,一味护短,不仅无益于声誉修复,反而越描越黑。若要平息舆论风波,不妨配合公安机关与媒体做好事实调查、发布工作,开诚布公,重塑公信力。同时也要派人做好受害学生家长的安抚工作,避免“东平女生遭地痞性侵”事件中,受害者母亲喝农药自杀的悲剧再次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