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颂寒:数千人抢摘黑枸杞 不只是国情问题

01.09.2015  10:38

  格尔木是青海省第二大城市,位于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中南部,这里产的野生黑枸杞鲜果每市斤能卖到80多元,近年来吸引很多人到牧民的草场违法采摘。(2015/8/31《京华时报》)

  近日,多家媒体纷纷曝光了具有很强烈的“中国式”哄抢事件。例如不久前高速公路上哄抢苹果和小鸡等新闻,这种哄抢让人质疑到底是中国人集体道德滑坡还是贫穷所致呢?而央视媒体还做出了专访,在中国经济大发展之下,这种情况并不是因为经济贫穷而出现,而是国民内心深处的思想观念还存在问题,简而言之就是中国经济发展了,但是国情改变还需要一段时间。

  而今天被曝光的一起数千人抢摘被称为“软黄金”的黑枸杞,就不难看出这样“中国式”哄抢行为很长一段时间是不会真正消失殆尽的。并且,这样的国情若真的期盼经济发展来逐渐改变思想观念,还真有点“痴人说梦”。

  因为管理难度大,在数百亩的牧场里,往往只有几人来管理,才最终导致了这场人员数量对比悬殊的“对抗”。当几名管理人员面对数千人的违法抢摘队伍,又怎么可能真正维护好自己家的黑枸杞不被抢摘呢?

  当抢摘者与牧场主叫嚣我一个电话就能就能让几千人都离开的时候,就不难看出这场数千人抢摘的行为其实都是属于有组织安排的。正因为有组织安排,才能让每一名抢摘者都能从中分得一杯羹。但是,当违法行为成为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行为时,该被批评的仅仅只是那盗采的那数千人队伍吗?

  其实,中国法律也规定对于哄抢队伍带头人进行从重处罚的规定。但是,在数千人的队伍中,要如何找到真正的带头者,就真的算是难上加难,况且也给执法者在无形中加大了执法难度。所以,要不让类似的行为发生,只有做到将法律量刑更加细化,而不单纯的只注重带头者的违法行为,更加要惩治跟随抢摘者。提高违法成本,才能杜绝类似的事情发生。

  从万人疯抢油蛤到高速上哄抢苹果,再到今日看到数千人抢摘黑枸杞,不难发现中国经济发展了,但是在法律意识上,还有很多人存在一片盲区。也体现了当下全民普法任务的艰巨,将不懂法作为逃避法律追责的借口,其实也是当下执法者应当面临的一个艰巨挑战。

  中国的经济跃居到了世界第二,但是却还有很多方面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们不能够只看到我们取得的成绩,也应该明白自己所欠缺的。例如这样多人的哄抢行为,除了有独特的“中国式”自朝外,难道一句随着时间推移或许会转好的,就能推卸中国执法者在相关惩处方面所不到位的客观原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