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百监测点“竖起耳朵” 噪音扰民执法有据可依
本报南昌讯 (江西日报记者余红举)“在目前9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点的基础上,根据城区扩展变化情况,适时增加国控网监测点位。”1月5日,记者了解到,南昌市在全省率先启动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并已编制好《南昌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试行)》,今年年底前建成空气质量预报预警系统,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明年建成。
据了解,今年起,南昌市各县、区(开发区、新区)布设的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将并入市控监测网,并开展常态化大气污染物源解析工作,2018年前完成空气质量超级站建设。2016年底前,南昌市将建成空气质量预报预警系统,并编制全市大气排放数值预报模式源清单,加强大气污染来源追因、污染治理对策和污染治理成效评估研究。同时,全面开展城市和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16个)水质监测,建成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系统,提高饮用水源地水质预警能力,逐步实现水质变化趋势预测和风险预警。
噪音扰民一直是市民投诉的焦点之一,但往往因噪音举证不足致使投诉无据可依。据了解,南昌市将开展建成区现有区域环境噪声(217个测点)、道路交通噪声(122个测点)、功能区噪声(20个测点)监测,并根据建成区扩展变化情况扩大布点范围,进行点位优化调整,为噪音扰民执法提供科学依据。2017年起,南昌市将开展城市轨道交通沿线环境和铁路沿线环境振动重点污染源试点监测。
此外,针对生态环境状况监测,南昌市将建立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开展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估,实现生态保护红线以及环境容量红线、产业准入标准等的动态监控与综合评估。于2017年底前建成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并与国家、省、县形成逐级贯通的统一的环境监测数据传输网络,实现实时监控监测采样、分析处理海量数据、自动生成监测报告。届时,环保与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农业、卫生、林业、气象等部门监测数据有效集成、互联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