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离职员工冒充记者敲诈公司700万封口费

15.07.2015  21:40

人民网南昌7月15日电 刚离职就摇身一变成了中央级媒体“记者”,借舆论监督之名行敲诈之实,对自己曾经的公司索要700万封口费。近日,南昌县检察院以敲诈勒索罪对犯罪嫌疑人张某批准逮捕。

90后辞了工作身上没钱想起假扮记者敲诈

据介绍,92年出生的张某平时喜欢上网,知道在网络发达的今天媒体监督的厉害之处。今年4月上旬,因为和公司领班发生了口角,张某就打算辞职,并且萌发出想从公司敲诈一笔的念想。

因为张某所在的公司从事的业务是食品保鲜,所以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处理一些过期的产品,而张某有时候会被安排清理这些过期的食品。

4月中旬的一天中午,当张某再次被安排做清理工作时,他悄悄用自己的手机在现场进行拍照,并刻意把处理过期食品的现场拍成生产现场。

拍好这些照片后,没过几天,张某就打了辞职报告离开公司。

一段时间后,因为没找到工作,张某身上带的钱也已经花完,就想用照片打过去工作过的公司的主意。

经过计划,张某考虑到利用记者的身份最合适。在记者的选择上,张某认为中央媒体某通讯社的名头大,于是他将拍的照片都打上该媒体图片专用logo,再冲洗出来寄给了公司负责人。

张口索要700万封口费遭识破被警方抓获

正如张某所预想的那样,没过几天,公司的负责人主动联系张某,问张某照片什么意思,让其有话好好说。

张某一听有机会,就称自己是某通讯社的“记者”,最近有很多人向其投诉公司食品有问题,这些照片是他调查得来的证据,但考虑到曝光后对公司产生的影响太大,可以放公司一马,但要拿点钱作为封口费。

然而,从一开始,该公司的人员就认出图片拍摄地是处理废弃食品的地方,根本不是什么生产车间。但为了不打草惊蛇,防止敲诈人逃脱,该公司的人就耐心和张某聊天,问张某需要多少钱。

张某以南昌人口总人数500万,乘以每人消费1.4元计算,总共是700万元,让公司拿700万作为私下处理这件事的条件。后双方开始讨价还价,最终以100万谈好,并约定在6月30日之前把100万打给张某。如果没在约定的期限收到钱,张某就会把拍摄的照片在网上曝光。

而就在和张某谈判的同时,办案的民警加紧调查,通过比对敲诈照片和调查邮件来源,发现这个敲诈者就是辞职不久的张某。随后,办案民警在张某上饶的老家将其抓获,并搜出其用来敲诈的照片。(肖成 王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