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社会力量共筑服务基础

01.08.2015  05:17

  为群众服务是党的群众路线题中应有之义,也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最基本的要求。作为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服务青年是共青团组织的职责所在,也是团组织吸引凝聚青年的现实有效路径。只有真正成为青年遇到困难时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力量,团的事业才能月明星灿。

  正是基于团组织职能的定位、时代特点的遵循、青年脉搏的把握,“青年之声”互动社交平台应运而生,这标志着共青团服务青年新需求取得突破进展,进军网络新媒体迈出坚实步伐,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青年群众工作新格局逐渐清晰。向上攀登难,向下滑坡易,“青年之声”虽然开好局、起好步,迎来点赞一片,获得掌声无数,但如何持续推进、深入深化,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突出问题。

  反映青年呼声,回应青年诉求,维护青年权益,服务青年成长,使广大青年觉得“青年之声”务实、管用、有效,迫切需要提升“青年之声”平台的整体服务能力。既要有服务青年普遍性需求的对策,也要有个性化、精细化服务个案的办法;既要有服务青年精神需求、进行思想政治引领的实招,也要有服务青年物质需求、排忧解难扶危济困的举措。这是对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干部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作风的重大考验和检阅。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依托“青年之声”开展服务青年工作,需求多样、面广量大,完全由团组织唱“独角戏”,显然事倍功半、难以为继,必须坚持“众筹”思维,采取组织化动员和社会化动员相结合,集合各方力量,共筑服务基础,做强服务品牌。

  必须注重上下联动。要争取党政支持。一直以来,共青团组织“背靠党委,面向青年”,与时俱进开拓新领域、建设新阵地、开辟新空间,这是我们推动工作的一条成功经验。建设“青年之声”联系服务青年,也要更好融入党委政府工作大局,主动多请示、多汇报、多作为,赢得党政领导的了解、理解和支持。要坚持以上率下。各级团的领导机关要带头建好、用好“青年之声”,争当标杆、作好示范,进一步加强对基层的领导和指导,做到责任向基层传导、资源向基层倾斜,真正形成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的良好局面。要全面活跃基层。基层团组织是联系青年的“桥头堡”,处于服务青年的第一线。建设“青年之声”服务平台,必须带动基层团组织全面参与,鼓励基层结合实际探索创新。

  必须注重左右联合。各职能部门的工作,很多都涉及青年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服务青年的“天然优势”。团组织建设“青年之声”开展服务青年工作,不是与职能部门唱“对台戏”,而是兼收并蓄、借势而为。信息联合共用。要广泛收集、梳理、整合、发布各职能部门支持青年成长发展的各类政策、举措、办法,搭建“信息超市”,同时基于“青年之声”平台产生的大数据分析,要及时向有关部门进行通报。项目联合推进。要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资金优势、阵地优势、专业优势,团组织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覆盖优势、群众工作优势,融入团干部的积极性、能动性,在优势互补中推进项目发展。问题联合解决。针对青年反映的诉求和问题,要积极联系协调有关职能部门,共同帮助青年解决实际困难。

  必须注重内外联结。一方面,要“眼睛向内”,积极注入团内优质资源。历经多年发展积累,目前团内集聚了一大批资源,青年联合会、青年商会、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规模不断壮大,“三创”工作、希望工程、青年志愿者、12355平台、基层服务型团组织建设等形成品牌,但基本呈点状分布在各条战线上。“青年之声”是一个整合的平台,首当其冲就是要打破当前团内工作界限和“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势,最大限度把各部门各条线资源重组整合,融入“青年之声”建设之中。另一方面,要“眼睛向外”,善于把工作对象转化为工作力量,拓宽凝聚青年的渠道途径,加大与各类青年社会组织、新兴青年群体的联系,联系各领域的专家力量、专业资源,深度对接、深度整合、深度开发、深度服务,朝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作用互补、利益相连的路子走下去,打造一支强大的“跨界后援团”。

  正所谓“天下胜,是故合力”,只要我们精诚团结、密切配合,创新落实、真抓实干,“青年之声”互动社交平台一定能成为团组织牵手青年、感知青年、服务青年的心之桥。

  (中国青年网特约评论员、共青团江苏省委书记 万闻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