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元鹏:整容市场应预留“女大十八变”空间

03.08.2015  10:56

  林志玲的眼睛,范冰冰的下巴,除了在荧屏中欣赏外,不少学生也希望趁暑假通过整形让自己成为“女神”。记者从北京市各大医院整形美容中心了解到,趁暑假接受整形的学生数量不断增长,最多的占据了不少医院一半的门诊量。整形市场也出现逐渐低龄化趋势,有的做整形手术的学生才14岁。(8月2日《北京青年报》)

  说暑期成了“脸蛋加工厂”一点不夸张,北京一家医院打出这样一则广告:3分钟成形获得高颜值。这家医院的广告是极度夸张的。通过这样的广告,可以看出暑期整容市场的火爆。当暑期成了“脸蛋加工厂”的时候,就是一种忧伤。

  整容是需要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哪个少女不想“像花儿一样”。对于确实需要整容的人来说,当然需要鼓励。比如说,先天有面容缺陷的人。比如说,容貌确实不符合审美观的人。有了漂亮的脸蛋,也可以增加自信心,从而意气风发的投入到生活、学习、工作中。但是,对于一些容貌虽然不能闭月羞花、沉鱼落雁,却根本还算不上丑陋的群体来说,整容就不应该是必须的。

  当整容比泡一碗方便面还简单的时候,这就会出问题。因为整容,中国已经毁了10万张脸,已经有很多人成为“刀下冤魂”。这一方面反映出整容市民的不理智,一方面反映出整容市场乱象。暑假成了“脸蛋加工厂”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首先,宣传误导。为了争夺整容市场,就连一些正规的医院也开始行动起来,火急火燎的成立整容科室。而且大做特做整容广告。如果说,整容广告是建立在科学态度之上,也可以接受。遗憾的是,一些医院俨然把整容说成了是“必不可少”,过度放大高颜值的作用。正如宣传的3分钟成形,这不是误导吗?

  其次,放大焦虑。在媒体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某某因为面貌被取消资格了,某某因为面貌找不到工作,某某为了找个好工作卖肾整容。这无形之中,加大了孩子的焦虑。她们认为没有闭月羞花的容貌,就没有了未来。而实际上,虽然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因为容貌找不到工作的人毕竟是少数。而且也多是属于“面目狰狞”的患者。

  最后,唯利是图。利益至上的时代,一切向前看变成了一切向钱看。不论自己有没有这样的科技能力,不论自己有没有这样的技术水平,都在扩张整容市场的地盘。只要有需求,你愿意整成刘德华,你愿意整成郭美美,都不成问题,只要给钱就好。这恰恰留下了安全的隐患,导致了脸蛋的毁容,导致了生命的流逝。

  北京的暑期整容市场情况,其实在全国都是一样的。值得关注的是低龄化现象,甚至有未成年人也进入其中。这一方面是家长的娇惯,一方面是整容市场没有年龄的门槛。“女大十八变”具有一定的道理,孩子的容貌还没有最终形成,还是有变化的空间的。这个时候就给孩子整容,显然有违科学。而且脸蛋今后还会生长,做了整容手术,里面放置的金丝、模具型号就会难以与脸蛋的生长吻合。在14岁的时候很合适,到了20岁,岂不还要更换?或许就是潜在的危害。

  整容市场应该拒绝未成年人,给“女大十八变”留个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