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世象:文艺创作须驱散“精神雾霾”

31.10.2013  12:13

近年来频频袭击神州大地的可怕雾霾,呛鼻遮眼,让环境变得污浊不堪,令我想起艺术领域存在的一股低俗、粗鄙、以丑为美的思潮,如雾霾般挥之不去。

美术领域,一些庸俗浅薄、浮华夸饰、丑陋造作的绘画、雕塑等,以“现代”之名占据着美术馆、画廊和公共文化空间。文学领域,一些展示恶俗、无病呻吟,放大人性丑恶,以欲望取代愿望、快感压倒美感的所谓创作连连登上“畅销榜”。影视剧创作领域,名著翻拍、婆媳争锋、姑嫂斗法、雷人神剧时常耍窘搞怪,在某些超高“收视率”的背后是价值观的失控和人生观的失守。一些所谓的学者、艺术家以庸俗为卖点,以戏说历史、颠覆经典为创新,为快餐文化、泛娱乐化的不良趋向推波助澜。

美与丑是事物发展的两极,是艺术趋向的两端。在艺术领域,美与丑原是一对冤家,一对宿敌,两者间的交锋、争斗、纠缠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美比丑更具吸引力、竞争力,世间无人不爱美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审丑是为了审美,为了进一步感受美、认识美、品味美和创造美。如果将审丑作为最终目的,并以此娱乐、愚弄观众和读者,那么,当审丑压倒审美、低俗与欲望成为一股逆流,人们的趣味向着丑偏移时,恐怕观众和读者只知道丑,却不懂得美,只相信恶,而不相信善。这必然导致价值观混乱,虚无主义趁机登台,病态心理蚕食人们的精神世界。若不正视,将呈愈演愈烈之势。

严重的雾霾可以令人致病,以丑为美、崇丑抑美则会使人丧心。在崇美与迷丑、“向上”与“向下”的两难抉择中,驱散文艺创作中的“精神雾霾”成为当务之急。古人有言:“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今天的创作者,需要树立“莫为浮云遮望眼”的气度、高度,站在艺术和审美的角度来辨别是非、善恶、美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艺术操守和人文关怀,不为某些流行的庸俗、怪诞甚至以丑为美的趣味所迷惑。

注重写丑还是写美,注重表现善还是表现恶,给人希望、信心和力量,还是给人郁闷、痛苦与绝望,是区分两类艺术家不同的标准。高明的艺术家即使在暴露恶与丑的时候,也从不忘向人们展示希望和光明,其作品的基调必然是正义战胜邪恶,美压倒丑成为主宰性的力量。

艺术的使命是传递文明,传播真善美,使人变得更为真实和完美,让世界变得更加光明和美好。艺术除了要抚慰心灵,还应该担负起培养理想的重担。艺术不仅是民众的财富,也是一种“道德力量”,是良心与正义。人们所以需要文学艺术,更多还是想从中获得真的启迪、善的滋养、美的享受,而不是体味假的可恨、恶的残酷、丑的可怕。人性是趋利避害、喜美恶丑的,所以谁能给人们带来光明欢乐喜悦,人们就乐意把掌声献给他,把鲜花抛向他。艺术家应通过自己的作品发出生命的光焰,驱散迷惑人心的雾霾,让阳光普照大地山河。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