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文化厅厅长痛斥地方剧场严重闲置 称心痛

08.03.2014  00:13

人民网南昌3月7日电 (肖成)3月7日,江西省文艺院团“深化改革 勇闯市场”工作推进会,一身黑衣略显严肃的江西省文化厅厅长郜海镭在谈到深化院团改革之时表示,地方剧场闲置现象十分严重,看后“心都痛了”。他认为,应坚持走“团、场、线”结合的发展模式,做大演艺市场“蛋糕”,闯出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去年,江西省文化厅做了一项关于促进剧场发展的调研,结果却让郜海镭大吃一惊。“全省91个剧场,相当多的剧场一年只开一两次门,开门的主要目的也就是开总结表彰会,其他时间基本闲置。我看到那些闲置的剧场,心都痛了,这些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啊。这种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就是国有资产的流失;这种资源不盘活,就是文化部门的失职。

目前,江西有91个剧场,共有座位78137个,800个座位以上的剧场有47家。郜海镭说,盘活、用好这些场地,是让国有资产不损坏、不流失的重要措施。

如何盘活、用好这些场地资源?推进‘团、场、线’结合发展,是个比较好的选择。

郜海镭解释称,一个剧组,好比是一个商品生产单位,它生产的产品要变为商品,必须走进卖场,即超市。各地政府投资建设的剧场就是文化产品超市。“但是超市一年只卖一种产品,这可行吗?”郜海镭自问自答,“肯定不行。”郜海镭说,那种模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就不会去那样的超市,地方政府投巨资打造的剧场就闲置了。

郜海镭进一步解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院线应运而生。院线整合了多种资源,既是一种新的组织业态,又让演艺产品实现多地移动,可以满足每一个剧场每天不同节目的需要。“团、场、线”结合发展,已经成当今演艺业发展的现代模式和鲜明特征。

改革要激发活力,既要激发人的活力,也要激发资产的活力。郜海镭表示,坚持“团、场、线”发展模式,可以形成一个真正有市场主体意识,符合市场性、思想性、艺术性统一的企业集团。各个地市文化部门,必须站在全省文化一盘棋的高度,统一思想,积极整合剧场资源。

他还特别举例称,假如全省91个剧场进入院线运营,按照70%的上座率,每个剧场演10场戏,观众就能增加546万人次。“如果有这么多人进入剧场观看优秀的文化节目,无论是推动院线的发展,还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都有着巨大的正面作用。”郜海镭说。

新闻相关:
  • 人才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 须更新人才观念
  • 新余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动员大会召开
  •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