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雨露滋润百姓
“文乡诗国”宁都文脉渊远,人文荟萃。在这片炽热的红土地上,百姓却有别样文化享受,崇文、怀德、开放、致远……宁都精神熔铸起百姓文化家园,“文化粮仓”呼之欲出。
迎着烂漫春阳,记者溯源梅江、登临翠岗,领略宁都大地的绵绵诗意。观书画展、看大型体育赛事、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已不再奢侈,从农村社区、城市公园、旅游景点,不时传来文化的号角和幸福的欢笑,“看似一幅画,听像一首歌”的情景跃然而出。
政府搭台,构筑文化载体
“加油,加油!”此起彼伏的喝彩、鼓掌,激扬体育馆。4月17日至19日, 2015年中国、美国、立陶宛、克罗地亚四国男篮巅峰争霸赛在宁都县体育中心体育馆举行,众多篮球明星为当地群众上演了一场篮球视觉盛宴。
“真是没想到,小县城也能看到这么高级别的篮球赛。”三天的比赛,球迷谢春华场场必到。
能够承接国际篮球赛,得益于去年县里建成的一流场馆。体育中心建成后,体育文化盛宴接连上演,先后承(举)办第十四届省运会篮球赛、县第六届体育运动会。
“体育中心包括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健身广场,每天健身群众来了一拨又一拨。”县体育局局长杨跃荣自豪地说。
这几年,是宁都历史上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最大、建成设施最多的时期。兴建客家文化公园、文化长廊;修缮或改建田埠东龙客家古村、宁都起义纪念馆、青少年宫、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成立作协、诗协等9个文化协会;建成乡(镇)文化站24个、影剧院24个,村文化活动中心299个,农家书屋299个,特色群众文化街15条,实现乡(镇)有文化站,村有文化活动中心。
因一个又一个文化平台的搭建,文化春雨滋润的宁都,处处荡漾着文化因子。
易堂九子学术研讨会吸引各地专家学者向百姓展示传统文化魅力,发行《人文宁都》等系列丛书诠释宁都文化自信,国家AAAA风景名胜区翠微峰免费开放提供休闲文化舞台……文化民生品牌不断涌现,更多百姓享受文化服务。
百姓自乐,激发“草根”力量
“哎呀嘞,新村新事新面貌……”4月22日,长胜镇法沙村流水组,搭在村口的大戏台,观众站着的比坐着的还多,演员们的精彩表演,逗得村民前俯后仰。
村民孙茂生指着里三层外三层的观众,开心地说:“唱戏的是普通农民,说的是农家事,村里人都爱看。”
宁都是“中国客家民俗文化之乡”,自古以来民间文化盛行,采茶、道情、山歌、剪纸、客家灯彩等是宁都民间文化中的瑰宝。
正是源于宁都百姓爱看戏的热情,当地兴起了一支支草根戏班。
演农民戏、为农民演戏,组建于1968年的赖村镇围足村卫东文宣队,演员全部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一直坚持深入一线,每年演出超过500场。几十年来,演出队排演的节目有1000多个,演出6000多场,观众200多万人次,先后获得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如今,全县发展起以卫东文宣队为代表的业余文化剧团50多个,晨韵健身队等业余文艺爱好团体20多个。一天演三场、三天换一个地方……山歌、采茶歌从深山唱到县城,傩舞、狮舞从田头舞上街头,花灯、桥帮灯从村口照亮高楼。
文化引领,传递身边感动
赖村镇洋江社区是知名的“楹联新村”,村民们一直有写楹联的习俗,社区因势利导成立楹联文化小组,主要以宣传新人新事、提倡移风易俗等为题开展楹联创作。
“致富兴家应除陋习,辛劳创业当树新风”,这是贴在村民宋小平家门口的对联。原来,他染上赌博恶习之后,屡劝不改,妻子离家出走。为劝他摒弃陋习,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负责人宋瑞生曾送上“麻将扑克金花,输完之后回家;荒田破屋烂灶,老婆远走天涯”的对联,刺得他面红耳赤,羞愧难言。
去年,宋小平彻底戒赌,承包了村里的鱼塘。最近,他新建了楼房,宋瑞生又送上了新对联。
宁都以文化建设为突破口,整合辖区文化资源,在推动群众文化健康发展的同时,更利用这股力量化解矛盾纠纷、服务基层居民,引领文明新风尚。
梅江镇80后小伙卢小云,在路边摆放一台饮水机,24小时免费为行人提供纯净水,路人口渴了想喝就喝,一杯清水传递浓浓爱心。
大沽乡古教村志愿者马飞林成为宁都首例完成遗体捐献者,一次创举引领一股新风。
对坊乡对坊村村民廖水秀面对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丈夫和困难重重的家庭,38年来,不离不弃,用柔弱的肩膀挑起家庭重担,用一生坚守诠释了夫妻真爱。
评选表彰“翠微之子”,树立道德标杆;常态发布“身边好人榜”,传递身边感动……“文乡诗国”宁都城乡好戏正连台,新风已荡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