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会海”为何压不住超载超限?

01.12.2014  19:12

14年“治超令”:“文山会海”缘何顶不住违章“排山倒海”?

  新华社北京12月1日题(记者 聂可)近日,河南车主张高兴夫妇因不满超限处罚决定而服毒,酿成一死一伤悲剧。这又一次将“治超”话题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一边是频频下发的“治超令”,一边是屡见不鲜的超载超限。自2000年交通部《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出台以来,全国“治超”已14年之久,缘何“”与“治超”仍并行“在路上”,难见成效?

   文山会海”压不住超载超限,反成管理部门创收工具

  2000年4月,交通部颁布《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这标志着全国治超工作全面启动。随后各地相继召开会议落实,出台管理办法,开展专项行动,对“治超”不可谓不重视。

  然而,时至今日,“治超”的“文山会海”不仅没有压住超载超限,一些文件甚至异化为保护管理部门“创收”的工具。有关人士分析指出,一些地方发文、罚款成“治超”惯用“手腕”,衍生出“罚款月票”、“包季套餐”等荒谬现象。这些治理手段注重形式而不用心解决问题,突出表现在:

  ——罚款为上。罚款简单直接,且与部门创收挂钩,成为许多地方“治超”的首选。如2009年颁布的《陕西省超限运输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标准》中,将超限额度划分为14等,每一等对应从警告到3万元的处罚。

  多位司机告诉记者,执行中管理部门经常只罚款而不要求卸载。

  ——紧一阵松一阵。从事大货车运输8年的刘师傅说,遇上各种专项检查、专项整治行动,超载超限问题就会明显收敛,执法也更为规范,但效果也就那阵子。

  2013年11月河南就曾发生永城车主因超载罚款而服毒自杀事件,交通运输部为此从12月10日起在全国开展为期3个月的交通运输行业公路执法专项整改活动。然而,一年后,类似的悲剧却再次上演。

  ——各行其是,为己谋利。山东的曾师傅告诉记者,他从山东临沂拉一车银杏树到安徽砀山,200多公里的路程遇到三批执法人员,分别对超高、超宽和超长课以罚款。

  “治超”成为一些部门争夺利益的“战场”。河南省一位分管交通运输的负责人表示,当前的运输路政管理体制不顺,仅运输路政管理部门就有好几个主体:高速公路执法、干线公路执法、农村公路执法等等,各部门各行其是,为自己谋利,才造成如此管理“乱象”。

    1 2 3 下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