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看新余]水清了,娃娃鱼也来了!

31.03.2015  11:05

历届市委、市政府接力“治水”让百万新余儿女喝上放心水

水清了,娃娃鱼也来了!

  3月23日傍晚,城北春江花月小区居民老龚下班回到家中,打开水龙头接水淘米做饭。“有人到仰天岗山上接泉水来做饭,其实山上的水(经环保部门检测个别项目不达标)不一定有自来水好。”一边淘米,老龚一边亲切地说,仙女湖和孔目江的水质都达到国家Ⅱ类水标准,水务集团的供水质量也从二级升为一级,我们喝着放心。

  2008年起,市委、市政府高度关切民生期待,抓好饮用水水源保护,先后颁布实施《新余市仙女湖水质保护办法》《新余市孔目江水质保护办法》和《新余市环境污染治理方案》等有关法律法规及文件,以壮士断腕勇气,舍弃棉花和网箱养鱼两大农业支柱产业,取缔沿江环湖1公里范围内的各类污染厂矿企业和养殖场,让百万新余儿女喝上安全水、放心水。

昔日遍布湖面、参差不齐的网箱不见了,仙女湖山青水秀好风光,吸引大量游客。

孔目江风景醉游人。

   拆网转型 仙女湖畔一个小山村的嬗变

  春风送暖,湖波荡漾。一栋栋楼房掩映在山林中,倒映在湖面上。阳光下,仙女湖畔的洋田村显得静谧而安详。

  洋田村没多少田,错落在山洼的薄田一直只够管村民的口粮。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自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村民们依赖仙女湖,把养鱼作为最主要的生计。最早是由村里集体搞的拉网养鱼,在一个湖湾拉网拦截了7000亩的水面投放鱼苗养殖。后来,村民又陆续在湖面上开始搞网箱养鱼。一时间,洋田村俨然成了渔村。上百户村民在湖上建起了1000多个网箱。

  回忆起养鱼的那段时光,村民胡二根仍有些怀念,对于取缔网箱养鱼,他别扭了好一阵。他给村里算了一笔账,拉网养鱼能给村里带来每年50万元的收入,还可以解决几十个劳动力的出路,每人每年的工钱收入就有2万元。而村民们自己搞的网箱每个投入千余元,收益能有1500元,整个村里光网箱养鱼一年的产值就有300多万元。

  由于大部分渔民投放鱼饵养鱼,极大地污染了湖水水质,给全市饮用水水源安全带来隐患。为了保护仙女湖水质和发展山水旅游,2008年,我市决定按照每年递减30%左右的比例,逐步取消网箱养鱼。“变革”在即,为了闯出一条新路,洋田村于2009年注册了一个专业合作社,办起了仙湖山庄,发展农家乐。

  改变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阵痛需要时间缓解。整治方案下发后,政府取缔网箱养鱼的动作很大,但村民并不十分理解。胡二根记得,对于一些特别执拗的村民,村干部多次上门做工作。后来,因为政府补偿政策到位、工作组宣传推动有效,村民们才陆续拆网上岸。

  网箱取缔后渔民的生活也发生了转型,有人上岸建池养鱼、包塘养鱼;有人利用库区水资源优势搞起了农家乐,吃起了“生态饭”。除了在村里忙碌,一些村民放眼山外。七八十个有捕捞技术的村民组成捕捞队,走南闯北,到福建浙江等省承包捕鱼作业。

  春天里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记者走进洋田村,湖光山色一览无余,昔日遍布湖面、参差不齐的网箱不见了,取而代之是一望无垠、湖天一色的美丽景色。胡二根说:“相比以前,水变清了,湖面也感觉更加开阔了。许多靠近湖边居住的农户都是挖井打水喝,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