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看武宁]一票否决斩断污染 武宁最严措施守住青山绿水

17.08.2015  12:03

  编者按: 省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会指出,要把江西建设成为中部地区绿色崛起先行区,成为全国领先的生态文明高地。

  武宁县在绿色崛起的进程中,确立“致力绿色崛起,建设幸福武宁”战略,以“保护好、建设好、利用好、治理好、推进好”五个方面为抓手,因地制宜培育壮大与发展生态环境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现代产业,实现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和谐相处、共生共赢,走出了一条“绿色崛起”的新路子,为全省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本网从今日起推出“绿色崛起看武宁”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山水武宁GDP四年增长77%

  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8月16日南昌讯(记者 良保)一顶竹帽,一只塑料袋,一双解放鞋,一身工作服,一把长柄砍刀,江西省武宁县生态林场长坪沟护林点护林员梅香福又开始了一天的巡山。为了保护好生态,这样的装备和生活,梅香福固守了30年。

  正是由于一个个像梅香福这样的武宁人,让这个位于赣西北小县城,成为全国首批创建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森林覆盖率达到72.1%。同时,GDP四年内增长了77%,堪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相融合的典范。省委书记强卫给予了高度评价,称在武宁“找到了建设江西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路线图”。


江西省武宁县生态林场长坪沟护林点护林员梅香福

   禁伐20年 “伐木工”变“护林员

  长坪沟位于武宁县杨洲乡境内,是武宁县最大的,也是全县最艰苦的护林点,盘山路,陡峭崎岖,一个几近原始的护林点,2003年这里通土路,2013年才通电。梅香福是这里唯一的护林员,但这里留下了他的青春和记忆。50年代,一大批安徽人移居武宁,其中一部分成为了林业工人,这其中就有梅香福一家。

  1986年,做了27年林业工人的梅香福的父亲因病去世,当时21岁、正值青春的梅香福接下了父亲手中的接力棒,延续一个林业人的使命,成为长坪沟护林点的护林工人。当时跟他一起护林的还有十余名工人。2003年林业企业改制,长坪沟护林点只剩一个名额,由于梅香福平时突出的表现,站里把他留了下来。

  “当时我也有走的想法,毕竟这里工资太低了,但我走了场里就没人管了”,凭借着一份责任心,在无奈和不舍之间,梅香福选择留下来。

  像梅香福这样对生态环境保护有着强烈的责任感的武宁人还有很多,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护林员的日夜坚守,武宁县的“林子”越来越大,森林覆盖率达72.1%。

  “三个国有林场改为公益型林场,以前的采伐工也变成了护林员。”武宁县林业局副局长夏本刘介绍,从2014年起,国有林禁伐了。从2015年起,全县都禁伐了。

  “禁伐二十年、呵护原生态”是武宁最真实的做法,并作为一项刚性制度将长期坚持下去。现在的武宁,每年造林绿化4万亩以上,“有些老百姓把以前的荒山变为绿油油的果园,既增加收入,又成为旅游休闲的好地方。”夏本刘称,变砍山为看山,林上经济发展为林下经济,老百姓的生活比以前富裕了,天蓝山青的画面也让人舒坦。

   一票否决 斩断一切生态污染源

  武宁素有“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称。除了保护青山外,武宁县提出,水是生命之源,保护全县的水资源,就是保护武宁人民的生命线。

  “对于环保不符合要求的企业,都实行一票否决。”武宁县环保局副局长葛明霞告诉记者,2011年有个纺织项目想入驻该县,一年税收5000万元,但由于存在印染工序,会造成污染,因而被否决。

  “近几年来,武宁县坚决不引进有污染的企业,凡是环保不达标的企业一律关停整改。”葛明霞说。据统计,因环保不达标被否决的项目多达几十个。先后关停了47家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

  此外,从今年开始,武宁深入开展砂石采运销专项治理、森林资源保护专项治理、城市污水管网专项治理、河湖流域水资源专项治理、农业养殖污染专项治理、矿山污染专项治理、湖区渔业秩序专项治理、黄标车淘汰及车辆停放专项治理等九项整治,以零容忍的态度依法打击一切破坏生态的行为。

  武宁县委书记沈阳告诉记者:“我们始终坚持保护生态就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就像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以最为严厉的措施保护好青山绿水,把宝贵的生态资源留给子孙后代。

   绿色崛起 4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7%

  保护好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武宁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朱必香对记者说,2011年换届以来,根据武宁的生态优势和资源特点,明确了“致力绿色崛起,建设幸福武宁”的发展战略和推进“农村园林化、园区城市化、城区景观化、城乡一体化”的工作思路。

  经过实践证明,在保护中发展经济是切实可行的,武宁县经济社会形成了大发展、大提升的可喜局面。

  2014年,武宁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0亿元,四年增长77%;财政总收入14.5亿元,四年增长16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8.5亿元,四年增长107.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78亿元,四年增长219.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17元,四年增长87.8%。今年1—6月,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9.94亿元,增长17.6%;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2.4亿元,增长25.1%。

  今年4月16日,江西省委书记强卫到武宁县调研生态文明建设时由衷地感叹:“没想到这里的生态这么美、发展这么好。生态文明建设怎么建,我在这里找到了感觉、找到了答案、找到了建设江西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路线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我看不仅不会影响经济发展,而且能推动绿水青山带来金山银山,从更高层面上促进经济发展,是更有质量、更有效益的发展。

  短评:山水武宁是生态文明建设典范

  不得不承认,过去一段时期,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积攒了不少问题。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现象普遍存在,有些甚至危及到了群众的生命健康。所以在很多人心中留下“要发展,就会有破坏”这么一个错误的观念。

  武宁取得的成效打破了这一观念,向人们证明了保护生态的同时,同样可以取得快速的发展。这个曾经以砍伐木材为生的小县城,近年来,始终坚持“绿色崛起”的发展思路和“保护也是政绩”的执政理念,坚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像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生态。

  正如强卫书记所说,绿色崛起的本质是生态文明的崛起,建设生态文明并不是不要发展,也不是延缓发展,而是强调换一种思维抓发展,推动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模式的提升,追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是关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而生态环境作为人与自然共存状况的形式反映,更具体表征着一个国家的发展程度和文明程度。山水武宁就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成功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