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水谣

24.07.2015  12:44

  □吴娟萍

  文水,文人辈出,如水出不止,是曰文水。文水,距茨坪20公里,地处泰井高速连接南侧,系井冈山企业集团石市口分场一自然村。自公元952年李氏少一朗(十世)于后周广顺二年因避乱迁居文水立基祖,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走进文水,这里古樟环日,碧水环天。前有古刹仙坛鹅岭山,后靠龙脉美女形,左联华盖名祠,右接凤凰仙山,东座钟形山为后,南邻流泉墨汁水,西有狮子石山来显威,北以双石看大门。文水古村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浑然天成。

  映入眼帘的第一景便是六脚亭。六脚亭又名六柱亭,是清代文庙古建筑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始建于“孝子坊”前20米,是专供朝廷官员通过孝子坊时的暂息地。因孝子坊上悬有皇帝圣旨,见旨如见人,凡坐骑者不论官职大小贵践,一律下马落轿,步行分等级从不同门入内。烟雨中,亭台楼榭,玉树琼花,六角飞檐。朱红亭柱上镏光楹楹,上刻着“六柱亭灿古风熏沐传道义,文水子贤新纪继承赐慈仁”。

  文水古村最重要的莫过于总祠叙伦堂。青灰的马头墙、朱红的圆柱、婉转的飞檐翘角,无不彰显着庄严肃穆。一千多年的时光仿佛在此驻留,任凭外面的世界风起云涌、云卷云舒,这里依然肃静如一池春水,裹住一切世外的名利、繁华、喧嚣。朱红门楣上镌刻着“叙言有章,耕者耕,读者读,勤劳门第千秋盛;伦常不紊,父是父,子是子,孝友人家万代兴”。这就是文水人最朴实无华的思想根本,就是这根本驱散了文水人前进路上的阴霾,照亮了一千多年来文水人的浩瀚大道。

  孝子坊是文水人的自豪与骄傲。清乾隆年间,孝子李庆蕃夏裸身喂蚊让父母安睡;冬为父母暖被,并口吸疮毒,使母病得以痊愈。其忠孝传扬民间,皇帝下旨赐建孝子坊一座。红石坊上刀刻着“圣旨”,下有匾书“孝子坊”,横梁上雕刻着各种形神兼备、栩栩如生的石虎、石狮、鲤鱼跃龙门、麒麟斗金凤、鹤舞虎池等。

  文水古人在井冈山这片温润的厚土上,不仅结庐躬耕、劈山开田、斩荆凿路,并且溯溪而上,翻山越岭,走京广大驿道,开辟出一条条“罗霄古道”。南下的黄金、白银,北上的海盐,本土的茶油、茶叶,沿着罗霄古道,通往全国各地。“行州府、茨坪县、大小五井金銮殿”是当时最生动的写照。至今文水古村中随处可见的鹅卵石小道、古桥、十三步半台阶均是罗霄古道的亮点。

  李氏叙伦堂有祖训:三口半井、十三步半台阶、八景风水说。无论人在哪,只要能说出祖训的任何一点,就是文水自家人。三口半井分别是酿酒泉井、玉阶井、美女井、红水泉井。酿酒泉井,顾名思义酿造美酒的的泉井。井边青石青苔缠绕绵长,古树婆娑,更有枝叶儿绿意浓浓,像少女丝丝缕缕的长发在雨中微微颤动。掬上一口酿酒泉的水,水质清透,甘甜爽口,唇畔芳香弥久。文水人就用此井水酿造佳酿美酒,品酒香甘甜,做性情中人,引无数游人闻香纷至沓来。玉阶井因在十三步半台阶下,故名玉阶井。有诗云“阶下泉声答松籁,云间树色隐峰螺”。泉水清澈见底,溪石光滑可爱,更有满天馨香扑面而来。朵朵紫色云花镶嵌在井边、泉上、绿叶中,如孩童顽皮可爱的笑脸钻入你的心田。

  在历史中行走,在古村中浸润。文水村于2012年被列为省扶贫开发实施和谐秀美乡村建设重点村落,并被评为吉安市创建国家级森林城市示范点。文水的绿色产业风生水起,方兴未艾。灵芝园、蔬菜园、百果园、石斛园等皆应运而生。漫山遍野的灵气铸就了灵芝园,随意采摘一株灵芝,便把财富带给了文水村民。一山文风,一水古风,把石斛喂养得茁壮,把效益带给了文水。或许是古风浸养,纵有现代文明,文水依然没有那种浮华的渲染,只有古朴的宁静。站在红尘之外,静享文水的安宁。一筏心事,一处柔情,盛开在清浅流年;一簇欢喜,一抹笑语,绽放在文水的田野上。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