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港毛笔,“狼”来了?!

04.12.2014  17:05

  今年8月,南昌进贤县文港镇的毛笔制作通过文化部审批,是2014年全国唯一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毛笔传承技艺。而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已对学生学习硬笔和毛笔字提出了目标要求。

  然而,这些好消息现在却无法让文港人有更多的欣喜。用他们的话来说,正在遭遇一场前所未有的“入侵”。■信息日报记者李征、沈冠楠文/图

  外来公司“垄断”文港毛笔市场?

  12月2日是农历十一,也是文港“当集”的日子(每逢农历一、四、七,文港笔贩的一种“赶集”形式)。11时,记者来到镇上的文港文化用品商场(当地人称“皮毛市场”)却发现,这里没了以往的人声鼎沸,许多摊位空荡荡,摊贩们也显得无精打采……这一切的源头,在于一个名为“北京树人文化公司”(以下简称“树人公司”)的外地企业。

  从业20多年的笔贩罗师傅告诉记者,今年3月起,树人公司进入文港毛笔市场,开始了扩张的道路。“原本听说是‘招商引资’来的,要在本地投十几个亿,我们还挺高兴,结果‘坑’大了。”罗师傅断言,树人公司是来“搞垄断”的。据介绍,毛头(毛笔头)是毛笔的精髓、核心,文港毛头的原材料一般来源于江浙一带的优质羊毛、马毛、猪尾等。树人公司入驻文港后,不仅以高价包下了大量本地材料商的存货,还和江浙的供销商签了大笔订单,造成文港本地企业原料“吃紧”。

  “另外,这家公司还大量招募文港笔匠,签合同成为笔匠的唯一客户,即5年内不允许签约笔匠订制其他客户的毛头,做完该公司订单后,多余的毛头也不能进入市场,只能留着,来年继续提供给树人公司。”罗师傅称,树人公司至少签走了文港一半的制笔匠人,文港本地企业工人流失严重。“就拿我家来说,本来有30多个工人做笔,现在至少走了一半,往年卖笔收入有二三十万,今年也要缩减一半。”他担心,长久下去,文港毛笔从业者迟早会无人可用、无笔可做,一些个体商户也面临着破产风险。

  商户:货源被掐住 担心“鳄鱼吃小鱼

  采访中,不少笔贩听说记者到来,陆陆续续集中起来“诉苦”。

  “文港是华夏笔都,几乎家家户户都做毛笔,全国70%以上的毛笔产自文港,就连著名的湖笔,也大部分在文港订制。树人公司一来,疯狂收购原材料,并挖走了一部分毛笔工人,市场一下子乱了。”笔商章先生说。

  据笔贩们介绍,树人公司跟一部分技艺档次中低的笔头工人签了合同,让工人们按照公司的统一标准制作毛头。“存货最多卖1-2个月。”章先生焦躁地说,“那些手艺好的笔匠,连材料都买不到了,后果是,要么给树人公司打工,要么放弃做毛笔。

  记者了解到,由于是纯手工的家庭作业,文港始终未能形成较大的龙头企业。此次,大企业一闯入市场,商户们就担心,货源被掐住后,他们这样的“小鱼”会被树人这条“鳄鱼”吃掉。届时,文港两万多毛笔从业者可能都要失业。

  匠人:原材料价格飙升 忧心技艺难传承

  周奇祥制笔40余年,是当地口碑颇好的一名老笔匠。2日中午,记者来到他的工作室看到,各种颜色的羊毫、狼毫等原材料成串悬挂在屋子四周。可是,周老说:“原料已经不多了。

  年初,树人公司约谈了当地的知名笔匠,周老是其中之一。“我瞧着他们的样笔,品质太简单了,没有答应合作。

  记者了解到,目前,文港大多数匠人做毛笔都是采用最传统的手工制法。别看毛头小小一撮,却凝聚着作者的心血。“就拿最普通、最常用的羊毛来说,从分拣羊毛、漂洗、石灰消毒、脱脂到整理成型,有160多道工序。”周老指出,一个熟练工8小时能做50支毛笔,而市场价总共才300元。

  这精雕细琢的传统工艺恰恰难以与现代机械作业抗衡。由于上游大量原材料被订走,文港市场现有的原材料价格直线上涨:羊毛已从100元/斤涨到300元/斤,马毛也翻倍了。矛盾的是,在市场竞争下,制笔成本上升了,笔价不能抬高,导致利润一次又一次地被压缩。

  周老说,明年他就没材料做笔了,万一做不下去,像他这样的老匠人,也很难愿意去给树人公司打工,这门传统手艺,或许面临着失传的风险……

  制笔人:签了两份合同 感觉被“”住

  遇到毛笔手工制作者王阿姨时,她正提着两袋毛笔前往树人公司。“卖给公司,短毫0.85元/支,长毫1.1元/支,赚不到多少,跟原先也没什么区别。”王阿姨告诉记者,她已经和树人公司签了第二份合同,而恰恰是这份合同,把不少匠人都“”住了。

  王阿姨称,在首份合同上,该公司支付一定的定金和原料给做笔人,做笔人每年提供规定数量的毛头给公司,多做的毛笔不能流入市场;并且,该公司要求毛头占原材料价格的35%,毁约者直接返还定金。“后来,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匠人,都认为一年可以多接些订单,就跟公司签了第二份合同。

  然而,这份合同的内容有了变化。“毛头必须占原材料价格的45%~50%,毁约者返还两倍定金。”这意味着,制笔人的利润进一步被压缩。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
江西金融机构全力支持经济复苏
  (记者刘佳惠子)6月30日,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