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联主席写诗遭“差评”怒砸网站电脑惹“围观”

16.07.2015  12:05
原标题:文联主席写诗遭“差评”怒砸网站电脑惹“围观

(图:耒阳市文联主席熊艾春在耒阳社区网站办公室“讨要说法”并留下字条)

2015年7月1日,湖南耒阳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熊艾春用“耒阳小竹子”的网名,在耒阳社区网站上贴出了自己写的几首诗作,遭到网友差评。7月4日上午,熊艾春带了几人将社区网站办公室一台电脑砸毁。熊艾春还让耒阳社区网站的工作人员拿来纸笔,写下了“熊艾春怒砸社区电脑。熊艾春,2015年7月3日”字样,还声称要网站赔偿其10万元作为名誉损失费,此举引起舆论哗然,一石千浪。

7月14日,《新湘报》发布独家新闻报道此事,14日晚澎湃新闻推出报道称“熊艾春疑有精神病史”,并表示记者多次联系熊艾春均未获回应。15日,关于此事的前因后果以及相关回应,由纸媒发力进行采访报道,微博、微信以及客户端在移动舆论场中联合推进,迎来一轮声势浩大的舆论风波。

截止7月15日,新闻,论坛、博客、报刊、微博以及微信对此事的报道与讨论数量如下表:

(图:各大平台对此事的讨论情况)

一、舆情发酵路线

舆情初期

7月1日,湖南耒阳市文联主席熊艾春,在耒阳社区网站上贴出了自己写的几首诗作,遭到网友差评。

(图:熊艾春发表在耒阳社区网站上引起争议的诗作摘录)

舆情发酵

7月4日上午,熊艾春带了几人将社区网站办公室一台电脑砸毁。熊艾春还让耒阳社区网站的工作人员拿来纸笔,并写下了“熊艾春怒砸社区电脑。熊艾春,2015年7月3日”字样。而在短短九个字的纸条中,就出现了两个错别字。通过视频可以看到,熊艾春写纸条时还询问耒阳社区网站工作人员,“砸电脑的砸字怎么写?”其询问内容让网站工作人员哭笑不得,“您是文联主席,连砸字都不会写?”随即,耒阳社区网站负责人赶到现场,并拨打了报警电话,耒阳市公安局灶市派出所民警将双方带回询问。耒阳市公安局灶市派出所民警向新湘报透露,在问话过程中,熊艾春语无伦次的回答让民警数次质疑,对方究竟是不是具有高文化层次的文联主席。

然而,在此阶段,舆论基本停留在线下,线上的网络舆论仍风平浪静。

舆情高潮

7月14日,《新湘报》发布独家新闻报道此事,15日,关于此事的前因后果以及相关回应,由纸媒发力进行采访报道,迎来一轮舆论风波。《南方都市报》等媒体还配发评论,就此表达立场,并进一步推高舆情浪潮,移动舆论场内民意汹涌。

(图:该事件的舆情发展与应对处置轨迹图)

二、主流媒体议程

1.担心精神障碍是其规避制裁的借口

南方都市报《幸亏爱写诗的不是带枪的科长》:

这件事之所以有趣且值得叨叨,纯粹是熊艾春的文联主席、“诗人”和疑似“精神病”三个身份,结合其人其言其行,交织冲突,产生了非同凡响的戏剧效果。倒是“精神病”这个茬,具体得热乎乎的,仿佛是我们时代的盾牌,是许多疑问的终极答案,似乎值得进一步打听一下:这种病确实是可以规避法律制裁,不过,文联主席既然被发觉有精神障碍了,那也该立马下课歇菜了吧?

2.县级文化部门主管领导文学与新媒体素养不高

新闻晨报《耒阳市文联主席怒砸网站电脑被停职》:

发生这样的事情,是有三个原因造成的:第一,这个事件折射了中国的基层县里主管文化的领导对于文化事业的漠视。在中国很多的基层县,一般当了文联主席的官员多是外行;第二,这些县级文联主席们虽然文化水平都不高,但很奇怪的是,他们中间很多人都喜欢附庸风雅,好像他们会读两句诗,就是文化人。此时周围再有一些人对他们进行无原则的吹捧,他们就会觉得自己很有文学素养;第三,在中国的很多基层县,领导干部对互联网知识的匮乏到了令人惊愕的程度,他们不看书、不读报、不上网,却主管着这个县的文化工作。

3.怒砸电脑的是任性的权力与不良的作风

北京青年报:《文联主席“砸电脑”缩影了啥》

这不是简单的“没文化真可怕”,这是“权力一任性,表现就奇葩”。任性的权力,不仅可以把砸字都不会写的人变成“著名诗人”,更可以把一生气就砸公家电脑的人变成文联主席,以耒阳“诗坛盟主”的身份傲立于“严禁差评”之巅峰。

长江网:《砸办公电脑的文联主席伤害了谁的利益

依笔者看,熊主席的确有病,而且病的不轻。熊主席得的是官僚主义之病、作风问题之病。面对网民和百姓的不同意见,熊主席听不进、受不了。这种病不在身而在脑,不能用药物控制,只能从思想上“开刀”。否则,长此以往,必将“顽疾入髓,虽有良方而不得医”。到那时,影响的不仅仅是熊主席个人的政治“生命”了。

4.质疑文联主席的选拔与内部管理

大河报:《别把文联主席砸电脑当笑话看

连“”字都不会写,是怎么当上文联主席的?这个问题其实指向两个层面。其一,文联主席的任职要求和选任程序是什么?对于此事,公众最反感的并不是熊艾春的诗写得不好,甚至不是其不会“”字,而是他容不下异见、见不得批评,这是文学艺术创作和发展的最大忌。那么,熊艾春究竟是以何种素质和才能当上文联主席的,确实令人费解。其二,文联的职责和内部管理又如何?文联主席因为几句网友的差评,便冲冠一怒,显然是因为平时听惯了恭维和吹捧,而长期迷失自我所致。从中,公众不仅看到了斯文扫地,看到了一把手独大、内在监督缺失等行政积弊,还看到了一种充满谎言与欺骗的极不正常的内部氛围。

5.慎下结论先查事实

京华时报:《文联主席晒诗遭差评砸电脑,先要去去“官病”》

文艺应该有品格,诗歌应该有诗意,没有自知之明的空头文学家和马屁诗人,应该收获差评,这也是公众评价的价值所在。但前提是搞清事实,分清是非。如果是一个精神病人因为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毁坏了别人的财产,那就不是权力的傲慢或者文艺的品格问题,而是精神病人的监护问题。所以,此事的当务之急是,如果熊艾春确诊患了病,就应让他好好治病,砸坏的电脑,也应由其亲属负责赔偿。

三、事件处置举措

(图:该事件各方应对与举措)

该事件发生后,当地官方对外口径并不明确,且多为媒体的不具名采访所得,使得舆论对熊艾春本人的精神状况以及任职资格产生质疑。

14日下午,耒阳市宣传部的一位工作人员对《新闻晨报》记者称,熊艾春早已不在耒阳市宣传部任职,目前他都在耒阳市文联上班。耒阳市宣传部副部长谭才余更以熊艾春本人已经休假,自己“并不清楚此事”回应。

14日晚,熊艾春在耒阳市宣传系统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同事向《新闻晨报》记者表示,在这次砸电脑事件发生后,医院方面初步诊断熊艾春是精神狂躁症,并称“目前熊艾春的家人也都陪他在医院治疗。”同样是在14日的晚间,湖南耒阳文联副主席肖希告诉《华西都市报》记者,在最近通话中,熊艾春告诉他,“网站工作人员骂我神经病,才摔电脑。

新闻晨报》在15日的见报文章中指出,耒阳市委已经召开针对一个熊艾春事件的紧急会议,对他进行停职处理,并责成其到医院进行治疗,对他的具体病因,耒阳市委还在进一步调查之中。

15日据新华网消息,熊艾春正式停职,医院已经对其开始采用封闭式治疗。

四、舆论反馈走向

(图:网友对该事件的言论倾向性,抽样:新浪微博305条)

应该严厉处罚(19%)

网友“他山之树”:“这样的人就该双开!既无文化修养,又无品德修养!

讽刺其诗作水平低(32%)

网友“坐家-幽幽弱水”:“看来我错了,韩寒和郭敬明至少还抄红了几本书,他们应该进作协。

网友“放逐心园”:“耒阳一草包,文联着官袍。挥毫三两句,差评势如潮。怒火腹中烧,打砸势更嚣。大白天下日,恨恨无处逃。

网友“zitajing”:“就这个诗文采基本和电线杆小广告持平。嗯!不错!好懂!

批评其不懂互联网(11%)

网友“房不胜房”:“哪里的网站办公室?文联的?他对互联网的认识仅限于此啊?

不满其粗鲁行为(7%)

网友“七彩世界天”:“文人写首诗,众人来泼墨。诗人冒肝火,大家唾水截。秀才变武士,影屏亮熊风,展露----熊样。

网友“独钓寒江雪89757”:“外面卖酱油的随口说的打油诗都比这文采好。连差评都接受不了还敢自称是饱读诗书的文人?

选拔任用程序存疑(7%)

网友“我叫阿凡提达”:“让贤吧,真不知道是怎么混上去的,呼唤一个能人的时代,能者居之,不是靠旁的。

反对舆论一边倒(6%)

网友“麦田”:“嘲笑精神病患者,是一件很好玩的事吗?耒阳文联主席熊艾春,写诗,砸电脑,都明显是其精神疾病发作期间。他真正诗文水平,网上搜到3首,见图1,藏头诗;图2,藏头诗,顶真格;图3,长诗。整体文学水平虽不能说是高手,但也算对得起他的职务。比如,顶真格,嘲笑他的那么多人,估计还不知道这啥意思。

网友“古体爱思考1314”:“多一点善意与理解,只要是正能量的,宏扬真善美的,无论诗写得怎么样,点个赞,鼓励一下,总还是好的。

人员设置问题并不罕见(13%)

网友“龙眼睩睩的博客”:“文联是文学艺术家聚集的机构,文联主席本应由德高望重的文艺家来当,但在一些地方,文联主席却成了照顾和安排职务的去处。‘职务调整不过来,文联作协来安排',使文艺机构成为与文艺无关的'领导安置办'。在这样的'安置办'里,出现一些’奇葩‘就毫不足怪了。”

五、舆情应对点评

移动舆论场中网友与媒体对此事的关注焦点分为三个方面,一是质疑耒阳文联主席熊艾春诗作本身的水平,并且多以“讽刺”声音居多,一些网络意见领袖也纷纷参与讨论,推高了整个事件的舆论热度,且逐渐开始伴随一定的娱乐化倾向;二是舆论对熊艾春任职文联主席资格产生怀疑,并呼吁彻查此事;三是对熊艾春本身是否为精神病患者的深究,应慎下结论、先查事实,舆论应宽容对待病患。

砸电脑事件发生十天后,媒体投以关注,并在短短两天的时间便将舆论推向高峰,“文联主席”、“砸电脑”、“精神病”,这样的关键词点燃了移动舆论场中公众的关注热情。然而,官方声音却始终通过传统媒体传达,不仅时效性落后,且无法与移动舆论场巧妙对接,没有第一时间精准回应质疑、平复舆论,使得该事件发展到目前仍旧热度不减,舆论风波难以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