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中的胡耀邦:被红卫兵用皮带抽得打滚!

14.08.2015  15:22

胡克实与胡耀邦(1972年)

  缘起

  2001年5月31日,经上海《文汇报》记者邢晓芳的介绍,我在北京步入胡克实家。这位当年的共青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今已垂垂老矣。也真巧,前一天正是他的八十大寿。虽然当年满头乌发如今已经变成灰白色,但是精神仍不错。客厅的墙上挂着他与老伴于今在海中游泳的照片,还挂着“宁静致远”的横匾。

  谈话自然是从谈那个动乱岁月开始的,但是也谈了他的经历:

  胡克实与中国共产党同龄—1921年5月30日出生于武昌,毕业于湖北省立高中部。学生时代他在武汉,于1935年投身一二·九运动,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外围组织—武汉秘密学联。1937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负责组建青年救国团,主持武昌团部工作。1938年8月调赴延安中央党校学习。此后他历任晋西北根据地区党委青年委员、晋西边区党委常委、青联常委、区地委青委书记、四分区青联主席等职,可以说他的革命经历是从青年工作开始的。

  1948年秋,胡克实调任中共中央晋绥分局青委书记,从此“专业”从事青年工作。1949年春任中共中央中南局青委副书记。

  1952年,31岁的胡克实调到团中央,担任团中央候补书记。1953年又成为团中央书记处书记。1964年底,胡耀邦奉调兼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二书记、中共陕西省委第一书记,这时他虽然仍是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但是团中央日常工作则由常务书记胡克实主持。

  胡克实说,“文革”开始之后,在青年学生中冒出了红卫兵。受极左思潮的驱使,红卫兵闹着要取消共青团。他们宣称,共青团是“修正主义”的青年组织,必须砸烂共青团。于是,红卫兵们把攻击的矛头指向共青团中央。他们把大字报、大标语贴满团中央。在大字报上,被点名最多的就是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胡耀邦、常务书记胡克实、候补书记胡启立。“三胡”的提法,就是在这时候叫开来的。

  胡克实还记得,是北京海淀区一个学校的红卫兵首先在团中央贴出“打倒三胡”的大标语。从此,“打倒三胡”的口号便响遍全国。

  亲历“文革”初期的激烈斗争

  一提起这段往事,胡克实便沉浸于“文革”岁月的回忆之中。

  胡克实说,在1966年六七月份,“文革”刚刚开始,北京处于非常混乱之中。毛泽东主席那时不在北京,而在杭州。在北京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的是刘少奇副主席和邓小平总书记。不过,就连刘少奇和邓小平都不知道“文化大革命”该怎么搞,更不知道他俩是“文化大革命”的第一号和第二号打倒对象。当时,刘少奇和邓小平指定了4个人,每天把“文化大革命”的情况整理成文字,向毛泽东报告。

  在1966年6月初,胡克实列席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胡克实说,本来应该是共青团第一书记胡耀邦列席会议的,那时候胡耀邦生病,就由他列席会议。事先报告过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邓小平说那就叫胡克实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