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文龙:面对拆迁,谁来保护百年古宅

05.11.2013  18:12

  因为要建设新型社区,新郑市薛店镇的花庄村,保存了10多座清末或民国时期的古宅,正面临着被拆掉的命运。一位老人说,祖祖辈辈住过的房子,临终了却被赶了出去。(11月5日《河南商报》)

  新郑市薛店镇花庄村的10多座百年古宅,也要被拆除了,听到这个消息,笔者心里说不出什么滋味,这不知道是第几座百年古宅要被拆除了,在面对历史古迹或者古村落时,我们的官员就不能细思一下,“高度重视”“严加保护”吗?政绩真的比历史更重要?

  说到这里,笔者想起来了今年5月份,同样在河南郑州,坐落在郑州西四环的孙庄翰林院古宅也是因为拆迁面临拆除,当时很多民众站出来极力保护,甚至当地很多媒体也加入了这场“保护战”,密集的报道呼吁,但最终还是倒在了废墟之中。

  这些百年古宅都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拆一座少一座,拆完了,我们的历史文化传承也就断裂了。诚如一位专家所说:“这些古建筑群承载着那个时代独有的信息,没有了这些古建筑群,也没有了历史底蕴,丢掉了灵魂与文化品位”,我们为何不严加保护呢?

  一个让人心痛的消息则是,在今年8月份,住建部连续公布了两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一共1516个传统村落入选,其中河南占了46个,而郑州市却没有一个上榜。其实郑州有一些古村落早已具备入选条件,但为何没有上报?这是否和当地政府重视程度不够?

  所以就新郑市薛店镇花庄村,这10多座百年古宅即将被拆除问题,笔者呼吁当地政府,一定保护到底。建设新型社区,搞拆迁,村民不反对,但村民坚决不同意随便拆除掉村里的10多座百年古宅。那是一种记忆,那是一种历史,那是老祖宗留下来的积淀和文化。

  更何况,新郑市薛店镇花庄村这10多座百年古宅都是清末或民国时期建设,且保存较为完整,在中原地区并不多见,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保护,特别在城镇化过程中很多历史古迹被毁坏,历史文化遗产被蚕食殆尽的今天,我们更该竭力保护,即便拆迁的必要,不能原地保留,当地政府也该重点考虑整体迁移,或者使用原有材料进行异地重建,留住这些文化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