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卫斌:春联铲了,城市就成了“白富美”?

24.02.2014  13:53

  王先生在南京湖西街上经营一家饭店,昨天,他店里春节前张贴的春联突然被铲掉,心里感觉很不舒服。对此,南京建邺区莫愁湖街道城管科的丁科长表示,要求沿街商户铲春联,的确是城管的行动。丁科长说,毕竟春节过去时间不短了,作为沿街商铺,是公共场所,必须符合城市管理的要求。(2月24日现代快报)

  《南京市市容管理条例》规定,严禁在建筑物、公共设施以及树木上涂写、刻画、随意悬挂、张贴。莫愁湖街道城管开展的铲春联行动,依据的就是上述规定。然而,将我国传统民俗贴春联也划入“乱张贴”之列,这一做法,暴露出某些城市管理者思维方式的简单,行为方式粗暴。

  容不下春联的不止南京。2012年,陕西渭南市临渭区也曾在正月里清理沿街的春联,据说是巩固和发展国家卫生城市的成果,防止有些春联破损后影响观瞻,后来发展到所有春联无论破损与否一律清除。

  类似的举动还有,去年清明节,河南郑州市花园路和红旗路交叉口的最后一个报亭被拆除。对此,各方反应迥异:在郑州的城市管理者看来,最后一座报亭的拆除,是“难啃的骨头”被啃下,这是城管的一大功劳。河南省文联副主席郑彦英将报刊亭的拆除比喻为“撕掉了城市的一道文化符号”。报刊亭作为一种公共文化设施,无疑成为郑州普通老百姓生活的一部分。当人们从报亭窗口接过相熟报亭主递过的报刊,这样看似寻常的场景,是多么的富有诗情画意。

  南京和郑州,都是我国著名的文化古都。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强铲春联、强拆报亭,两个城市都做了最没文化的事。为了城市外表光鲜、管理方便,城管不惜牺牲老百姓的精神文化需求。

  春联和报亭,承载着太多的文化元素。张贴春联,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民俗之一。而报停更是文明城市亮丽的风景线,不仅给生活在这些城市的人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也外地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铲除春联、拆除报亭,目的是追求城市外在的“白富美”和“高富帅”,却暴露了城市的文化贫血。其结果必然是,城市建设的手笔越来越大,投入越来越高,人们的感觉却越来越压抑,精神却越来越空虚!这些城市的管理者或许会说,没有了春联和报亭,城市变得更美观整洁,更加高端气派上档次。

  错了!春联、报刊亭虽然不是住房等生活必须品,没有了春联和报亭,老百姓当然不会被饿死、被冻死。然而,没有了春联和报亭的城市,不仅老百姓会感觉缺少了点什么,城市的精神一定也会少了点什么。如果城市的管理者连春联和报亭也感到棘手,这说明城管缺少管理智慧。

  城市的主人是谁?是千千万万生活在城市的市民。奉劝有关城市的管理者们,在城市规划和管理过程中,千万不要目中无人,更不要忘了“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张卫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