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青:斑马线上礼让行人是一种优雅行为

08.11.2013  11:24

  6日,珠海市交警在全市设点开展机动车“礼让斑马线”的专项整治。但是,多数不避让行人、不减速被处罚的司机抱怨连连。有的司机甚至对交警的执法行为进行嘲弄。(《珠江晚报》11月7日)

  司机对礼让斑马线所表现的不理解、不配合和认识模糊,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加强斑马线安全教育的必要,更是规范司机安全行车和文明行车的需要。

  一些被处罚司机认为自己当时车速不快,且斑马线上没有行人,因此无需减速,这仅仅是一种不成熟和片面的认识,根据交通法律规定,车辆经过人行横道应减速,这是为预防行人突然窜出引发意外。

  斑马线也即人行横道线,为道路上白色而平行的粗实线,因酷似斑马身上的花纹而得名。斑马线是供行人横过道路使用的,是行人的安全线、生命线,神圣不可侵犯。倡导司机礼让斑马线,就是对行人路权的尊重、也是对行人生命的尊重!

  之所以把礼让斑马线提到如此这般的高度,是缘于斑马线上曾经有着沉痛的教训。近些年,珠海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中,已经有好几起发生在斑马线上的恶性交通事故,如果司机养成了在斑马线上礼让和慢行的习惯,斑马线上的交通事故就可以避免。而进行百度搜索,更可以看到成千上万个发生在斑马线上的事故案例,个个铭刻心骨。

  《道路交通安全》的“让行原则”明确规定:遇行人横过道路时,减速慢行;遇行人正在通过道路时,停车让行。不得与行人争道抢行。此规定泛指一般道路,若遇斑马线,就更应该让行人优先通行了。否则,在人的生命至高无上的前提下,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责任认定原则”,将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只是在有证据证明行人有违反交通法律法规行为的,才能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责任;唯有事故是行人故意造成的,机动车一方才不承担责任。倘若要证明这一点,难度极大,甚至根本就不可能。这就意味着,一旦在斑马线上发生事故,机动车一方必承担全部责任无疑!为了表示对生命的尊重,重大交通事故中承担主全责任的当事人,还必将依照《刑法》的相关规定受到严厉的法律制裁!

  在国外,当司机发现人行道上的行人有要横过马路的意识时,汽车必须减速示意,只要行人迈向斑马线,汽车就必须在斑马线以外停下,以免使行人心理上产生不安全感。在新加坡,汽车司机每遇“斑马线”无一例外要减速,环顾左右,确定横道上无过往行人时才慢慢驶过。偶尔遇有哪怕一个行人过马路,便在“斑马线”前停车,待行人走过后再行驶。同样是司机,为什么国内一些司机就不懂得这样的道理呢?

  在一些司机眼里,城市马路上的许多斑马线,已形同虚设,虽有若无。汽车不管行人安危,照样风驰电掣,这就如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不仅令行人时刻陷于交通的恐惧和焦虑之中,更让人产生了生活的不安全感,我国每年约10万人死于交通事故,汽车遇斑马线不减速、不停车、不避让,是一重要原因。斑马线是行人通过马路时的安全线、保护线、生命线,更是文明线,斑马线,让不安全因素走开。

  与风驰电掣的汽车相比,行人居弱势,当斑马线的安全行路权底线被逾越,被漠视、被蔑视之时,公民的权利未能获得保障的记忆就会瞬间被激活,从而很容易形成与道路管理、权势和社会的无形对峙心理,显然,经斑马线过街时遭遇车祸,血的教训需要举一反三,而且所繁衍的社会畸形心理也需要公共矫正。

  作为司机,不要一味抱怨现行的交通环境、不要指责行人的交通行为,以《道路交通安全法》为准则,吸取既往的事故教训,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礼让斑马线,对安全责任和形象负责、对行人的生命负责。

  斑马线彰显着对行人生命的尊重、关乎着行人的生命安全,必须礼让!礼是礼节、礼貌,让是不争、不抢。礼让斑马线就是车辆通过斑马线时先慢、先停、先让,有礼节、礼貌的避让行人,不争不抢,让行人优先通行。

  礼让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境界、是一种传承、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必须,更是一种君子风范,还是一种绅士的优雅,礼让斑马线,可以让出一份文明、让出一份和谐、让出一份畅通、让出一份安全、让出一份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