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亮:斩获动车冠名权更应名符其实

29.04.2014  10:15

  昨日,江报君抛出一个话题,动车冠名“绿滋肴”号,你怎么看?以清华大学教学楼被冠名为引,对南昌铁路局开放动车冠名权提出质疑,引起网友热议。

  出让冠名权,不是什么新鲜事,对此民众的态度褒贬不一。铁路事关民生,在改革转型的进程中,哪怕是一个细微的举动都逃不过被评头论足一番,也就不足为奇。

  清华大学的校内第四教学楼被冠名为“真维斯楼”,曾经成为舆论焦点。几乎众口一致认为,高等学府被值入商业化元素是“大大地不妥”,一个不太搭调的商业品牌与一个百年学府无法相提并论,甚至上升到会摧毁大学精神最后一道防线的“高度”。

  作为大型场馆赛后利用的一个重要开发途径,鸟巢也曾将所属的84个包厢出让冠名权。企业获得鸟巢包厢冠名权后,可为该包厢命名,并在包厢装饰上加入代表企业形象的文字、图形、色彩等元素。只是鸟巢的准入门槛设定在知名企业的高度,对年限也有限制。

  澳大利亚著名建筑悉尼歌剧院为翻新筹款,也在出售冠名权上动脑筋,在网上出售最高“船帆”上的瓷砖的冠名权,购买后可以将这块瓷砖加上照片和140个字母以内的留言,使之极具个性化,明星们带头成为了认领者。

  而对于地铁站名、道路的冠名权出让,批评声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在规定的年限到期,作为公共设施的地铁、道路再次将面临再次更改名称,将造成地理混乱给民众造成不便。而作为城市的无形资产,简单地以商业的方式予以拍卖,也违背了公共资源冠名权属于民众的法律属性。

  勇敢地吃了动车冠名第一只螃蟹,借着动车的速度走出江西冲向全国,绿滋肴的先知先觉和反应迅捷,相信让不少江西本土企业羡慕嫉妒恨。冠名只是营销宣传的形式,企业的优良品质才是核心,重信誉,谋双赢,才是绿滋肴斩获动车冠名权后要认真面对的承诺。

  绿滋肴携手动车这股公共资源,借以扩大影响提升知名度,打造共赢局面。既然抢占先机,就应当为推介赣名优特产当好先行军,让江西原本质优却名不见经传的本土品牌走向全国,这才是一个良心企业应当承担的使命。作为江西土特产第一连锁名店,绿滋肴当珍惜机遇,以此为契机,做强品牌,做精品质,做优网络,在做大做强自身的同时承担起更大的社会责任。

  在过去,铁路被赋予的政治和公共属性的符号太多。受此局限,商业开发的进程颇为缓慢。很多点子不是没人想到,而是被条条框框所限,缩手缩脚不敢去做。对于企业来说,合理地开发企业本身的无形资产具有积极意义。此次出让动车冠名权是一次很好的试水,表明铁路在企业化进程中又迈出了一大步,是铁路走向市场,走向商业化运作的新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