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以改革创新加速全市职业教育发展升级

29.09.2014  16:56

    新华网江西频道9月29日电(敖卫兵 汪辉明)拥有2所本科院校,3所专科院校,高等院校数量仅次于南昌和赣州,职业教育基本形成了从短期培训到中职,从中职到高职,从高职到自考本科的职业教育体系,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自我积累、滚动发展的路子。教育人口30万人。新余小城市办出大教育。

     政策引领发展升级

    “每年除了国家发放的1500元助学金,新余市还给我们每人每年1300元的生活补贴,上职校不仅就业出路好,还能给家里减轻负担。”新余技师学院学生姚如意说。

    姚如意选择职业教育,源于对其质量的认可,也源于新余市重视职教、重视技能型人才的良好氛围。新余是江西省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城市,有钢铁、新能源、新材料三大支柱产业。赣锋锂业、瑞晶太阳能等一批本土高新技术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趋旺盛。

    新余市始终把职业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职业教育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提升职业教育质量为重点,以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为抓手,推动职业教育从“劳务输出主导型”向“服务地方产业主导型”、从“规模扩张型”向“内涵提升型”转型,有力地促进全市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不仅如此,新余市还将职业教育视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职业教育办不好,所有压力都集中在基础教育上,所有学生和家长都被绑在升学考试的战车上,职业教育办好了,给学生提供多种成才的途径,也减轻了社会的焦虑。

    目前,该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制定并下发《关于加快适应新余经济社会发展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意见》,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政策、资金支持。建立职业教育发展专项基金,市财政专门下拨现代学徒制试点经费,用于补助参与现代学徒制试点的企业和学校。同时,该市6所院校6个专业开展试点,每个专业30至40名学生,建制成班、签订学徒、家长、企业、学校四方合同,保障学徒期间工资福利、三险一金、劳动强度以及毕业后就业等合法权益。并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在完善现代学徒制“顶层设计”及相关配套文件基础上,与广东某职业技术学院签署了《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探索合作协议》,提升现代学徒制试点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推进能力。校企合作共同制定了课程执行标准,共同编写教材,并制定了“学徒技能标准”“学徒课程标准”“企业师傅标准”“学徒考核标准”“企业岗位标准”“学徒成本核算标准”等。

     校企合作推动发展升级

    在风景如画的仙女湖畔,记者看到,江西省职业教育园区已经初具规模。其定位是“全市乃至全省新兴产业人才培养培训基地,职业教育产、学、研一体的综合园区”。在江西工程学院一期建设的工程实训中心,上百台不同类型的数控机床在宽大的场地上整齐排列,俨然进入了大企业的生产车间。2000多平方米的电子信息与智能化控制实训中心,可以容纳2000人同时实习,有专门的生产线,可以完成对电子元器件的筛选、制作电路板等一系列实践训练。

    校企紧密合作已经成为新余职业教育的一种常态。该市加大校企生产实训基地建设,强化学生实训,市职教中心与袁河经开区共建机加生产实训基地,100名学生进入基地实训;实施集团办学,密切校企合作关系,依托江西工程学院电子商务学院资源优势,与该市兴邦信息产业有限公司、金利达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电商规模企业共同组建电商职教集团,学生在集团企业内开展学徒,为该市电商企业提供人才支持;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器,为大学生提供创业演练和实战平台,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江西工程学院改造3000余平方米的闲置教学楼,无偿提供给本校大学生开办公司,作为创业基地,35个创业团队100余名大学生的创意变成了现实。同时,该市还积极组织参加全省、全国文明风采大赛、技能竞赛、教师说课比赛,均取得喜人成绩。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大力开展各项竞赛,在职业学校中进一步营造了“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的良好氛围,促进了职业学校内涵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