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四改革创新工程初见成效 推进“大社会”

25.10.2014  20:25

    近年来,新余积极稳妥高效地推进改革创新,敢闯敢试,先行先试,许多做法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引起中央和省级新闻媒体广泛关注。10月23日,中央和省级17家媒体30余名记者来到新余,就新余改革创新做法和先行先试经验进行集中采访报道。新余市委书记刘捷向记者介绍了以“小政府、大社会、活市场、优环境”为主题的四大改革创新工程情况。

    近年来,受宏观环境影响,新余市经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钢铁、新能源两大主导产业受到严重冲击,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各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而新余人口少、地域小,又没有资源和区位优势,要走出困境怎么办?今年年初,新余市委、市政府班子审时度势,认为关键要从制约新余发展的体制机制入手,向改革要红利,通过改革创新,把新余打造成投资环境最优的城市,提出推进以“小政府、大社会、活市场、优环境”为主题的四大改革创新工程,明确近三年内可以完成的改革任务,努力在全省改革发展中发挥示范和试验的作用,进而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管好人、事、钱, 打造“小政府

    刘捷说,打造“小政府”是四方面改革的核心,明确政府应该干什么、什么事不该干,把该管的事务管住管好,不该管的事向社会放开,该清理的清理,该规范的规范,让政府真正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进一步提高政府的效率和效益,主要是规范“干事”、“用人”和“管钱”。

    在规范“干事”方面,新余市依托数字化办公平台,实行行政审批代理制,实行网上审批和审批流程再造,建立中介超市,通过网上并联审批,项目审批时限由原先的130多个工作日压缩到36个工作日;推进负面清单、权力清单、监管清单“三单”管理,做到“法无禁止即可为”和“法无授权不可为”,规范政府部门作为,真正把破坏和影响投资效率的人和事有效地监管起来。同时,“三单”管理模式全过程向社会公开,接受企业和群众的查询和全社会监督。

    在规范“用人”方面,探索大部制改革,清理规范临时用工和借用人员,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新余高新区推行大部制设置、企业化管理,机构、人员“瘦身”了35%。撤销孔目江区,成建制并入仙女湖区,将省职教园区并入仙女湖区合署办公,并在仙女湖区进一步推动大部制改革,人员、机构压缩了45%。撤销市政府驻杭州、厦门、深圳、长沙4个办事处,变办事处为招商机构。在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开展了编外用工清理规范工作,目前编外用工由原来的3052名减少到了785名,并全部实行劳务派遣。同时建立“民评官”、基层干部群众评议机关干部等制度,尝试探索建立干部能上能下、公务员能进能出的机制。

    在规范“用钱”方面,新余成立了市财政金融管理委员会,加强对财政资金使用及政府投融资的管理,解决以往发改委只管项目、财政只管拨钱、投融资只管借钱、建设只管用钱的弊端。推进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探索建立“融、用、管、还”市场化投融资机制,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三公”经费支出。截至目前,全市行政成本的降低幅度,已经大大超出“全年估计节约1500万元、节约支出近28%”的改革预期,各改革单位“三公”经费大幅度下降。今年该市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了39家中介机构,参与政府工程预决算审核,然后再由财政部门复核、审计部门抽检,推进了财政资金从自我管理向中介参与与审计转变。

    完善社会职能 推进“大社会

    刘捷说,“大社会”改革主要是进一步完善社会职能,改革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包揽社会治理的传统模式,推动社会治理创新。比如,探索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改革,探索建立新型社区体制,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管理体系,推动警务、城管、文化、卫生、养老服务等进社区,积极推进社区管理物业化,做大社区公共服务、市场化服务和志愿服务体系,增强居民自治和服务功能。目前,选了4个社区作为试点,有44项社会服务事项可直接在社区进行办理,方便了群众办事。

    建立一体化平台“活市场

    在“活市场”改革方面,新余主要是推进了企业信用和金融服务一体化平台建设,建立了产业联盟机制,推进产业集约高效发展。

    创全国文明城市“优环境

    “优环境”改革方面,主要是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重点打造创新创业的市场环境、诚信守法的社会环境、文明和谐的人文环境、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比如,建立社会信用评级系统;再比如,推行投资项目预审制、外商“绿卡”制度和企业“宁静日”制度,服务投资企业,减轻企业负担。

    今年4月,全省改革创新现场会在新余召开,省委对新余市改革创新工作给予了肯定。刘捷表示,改革创新永无止境,新余市将在改革中不断摸索,不断解决改革过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推动新余经济不断向前发展。(来源:中国江西网-信息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