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孔庙修复后开放 士大夫的精神家园

03.12.2014  01:39

新余孔庙保持了清代孔庙建筑的特征。记者赵春亮 摄

  位于虎瞰山上的新余孔庙,是一座有着千余年历史的庙堂建筑。当修复后的新余孔庙正式开放时,这里人声鼎沸,嘉友云集。有的学生在孔子像前虔心祷告,希望能借用圣人的智慧,在学业上不断进步;有的老俵在东西两庑《新余历史名人展览》前观看,当发现自己是名人的同乡时,顿时欢呼雀跃!还有一些人站在院墙前,释读着嵌在墙上的碑刻,当破译出一段古文时,便鼓掌而笑;更有一些持重的老者,在廨舍的《新余书画展览》前仔细端详,似乎要从飞动的笔划中寻觅书写者的心路历程!

   性质:祭祀孔子 尊崇儒生

  唐大历八年(773年),当知县杜臻因水患将县衙迁到虎瞰山上,也一起创建了面阔五间的大成殿。作为殿基的虎瞰山虽然山高数丈,却虎踞袁河北岸,显得高峻威猛,况且山下有二眼泉井。形家将此山比作伏虎,那二眼泉井当然就是老虎的双眼,由此得名为“虎瞰山”。有了山的依托,大成殿摆脱了水淹的厄运,尽管它还算不上完整形态的孔庙,却是新余最早的孔庙。

  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庙堂。孔子的儒学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为中国、东方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国文化是人类古文化中唯一从未中断、延续至今的一种文化。

  孔庙作为庙堂建筑,除具有权威性和庄严性外,还是祭祀孔子或祭祀与地方学馆合一的地方。天下孔庙共有四类:一是曲阜孔庙,这是祭祀孔子的本庙,是分布在中国、朝鲜、日本、越南、印尼、新加坡、美国等国家二千多座孔庙的范本;第二类是流落各地的孔子后裔所建的家庙;第三类是京师孔庙;第四类是地方孔庙。前两类属于家庙,后两类属于官庙。古时立学必祀奉孔子,京师和各地孔庙虽然被列入国家礼仪和庆典活动场所,但它们又是官府修建的庙堂与学馆合一的设施,其特点是庙堂依附于学馆之中,其功能是祭祀先圣孔子和培养地方人才。

  在世界各地大同小异的祭孔大典中,共有六段礼赞,分别是迎神礼、初献礼、亚献礼、终献礼、撤馔礼和送神礼。每段均有乐章与唱诗,而在三献礼中加入八佾舞或六佾舞。所谓 “”,是指舞的纵横行列。它又依地位身份的不同,所排成队伍有人数上不同。如天子地位为八佾,故乐舞时,一佾是8人,八佾是64人,成方阵形。至于次要地位为诸侯,用六佾,一佾是6人,六佾则是36人。为什么我们常常听到祭孔大典上跳的是“八佾舞”呢?那是因为孔子的德性操守,远远超过天子。祭孔大典的三献礼中,佾舞生会在佾生长的演示及导引下,配合诗乐的节奏而起舞,每一个献礼有32个舞姿,构成了一个章节,舞姿之间没有连贯动作,每一个舞蹈动作都代表一个字,每个动作完了都要回复姿势,以等待下一个动作,乐曲演奏完一节,佾生正好完成一组动作。三章节共90个舞姿,以表达对孔子的尊崇与赞颂之意。

  新余孔庙创立以来,新余文运昌盛,人才辈出,尤以宋明两代为最盛!此后,为了祭祀孔子、尊崇儒生,奖励读书,以保持新余文化运势的兴旺发达,新余曾多次重修孔庙,把各时期新余人民对文化的理解,对生命的理念,都凝聚在孔庙的建筑之中。新余孔庙历史上共有23次重修。最早的一次重修是在宋崇宁二年(1103年)由知县徐鼎主持进行。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绍熙二年(1191年)、嘉定八年(1215年),赵子琇、任诏、曾光祖、童埙等四届知县先后重修孔庙。元代前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后至元四年(1338年),廉部(肃政廉访使)赵秉政、知州李汉杰相继重修孔庙。元末乱世,孔庙毁于刀兵之祸,仅存礼殿。此后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表示要“复汉官之威仪!”恢复华夏正统的儒家文化,恢复汉人官僚士大夫的尊严。因此,惠风所致,新余也受影响,仅仅在明洪武(1368~1398年)的三十年中,就前后三次增修孔庙。然而,自清末以来,孔庙随着国运衰败而日趋破朽。到1982年新余进行全县文物普查时,除大成殿、大成门及西庑、廨舍保存外,棂星门、节孝祠、上谕亭、明伦堂、学署、文昌宫和祭祀孔子先世诸王的崇圣祠及附属文物毁灭殆尽!

  新余恢复市以后,省、市有关部门拨专款维修孔庙,其建筑风格保持了清代孔庙建筑的特征。目前,孔庙与魁星阁、魁星桥、三叠园、袁水园一起,共同构成了沿江文化旅游区。

    1 2 下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