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将文化旅游景点打造成市民休闲好去处

26.11.2014  19:28

    文化旅游是最近几年才出现并流行的一个名词,它的出现与游客需求的转变密切相关。文化旅游的定义很多,较为流行的定义是“以人文资源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活动,包括历史遗迹、建筑、民族艺术和民俗、宗教等方面”。

    纵观新余,文化旅游资源虽然薄弱,但也并非一片空白。新余虽城市很新,但历史悠久;地域不大,但富有特色;人口不多,但名人辈出。自三国东吴孙皓宝鼎二年(公元267年)正式建县,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而且新余钟灵毓秀、人才辈出,自唐至清有进士319人,有唐代江西第一个状元卢肇,有江南第一个宰相王钦若,有忠臣黄子澄、权臣严嵩等一大批曾在中国历史上叱咤风云,影响深远的人物,这些历史名人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历史遗迹、典故、轶事、民间传说。由于宣传开发力度不够,许多文化旅游资源“养在深闺人未识”,一旦开发,潜力巨大。

    新余的文化旅游资源主要有4类:一是以文物、遗址、古建筑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资源,主要分为古色和红色两类,古色是指各类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是指以罗坊会议为代表的红色纪念地。二是以现代文化、艺术、技术成果为代表的现代文化资源,如抱石公园、抱石文化创意园、天工文化创意园,还有各类文化艺术节等。三是民俗文化资源,主要有各类历史文化名村、传统古村落,如水北黄坑村,新溪西江古民居等。四是以人际交流为表象的道德伦理文化游,例如仙女湖举办的婚庆节。

    新余的文化旅游资源虽有特色,但未成体系;遗存很多,但分布偏散;历史名人很多,但影响不大。这些旅游资源利用难度大,而且单个来看吸引力有限,如果要开发利用,最好能将其与“一湖两山三地”等周边景点串联起来,形成一条文化游的线路。“一湖两山三地”中的一湖即仙女湖,两山即毓秀山(含民间珍宝馆等)与大岗山,三地即罗坊革命纪念地,孔庙、魁星阁古建群,抱石公园抱石纪念地。以此为基础,结合周边的文化旅游资源,适时推出新的旅游路线,丰富新余旅游资源,形成大旅游格局。

    其次是挖掘本地市场,将这些线路打造成市民假日休闲娱乐自驾游的线路,虽然经济效益有限,但社会效益却是非常显著的,这也是新余公共文化服务的一部分。例如,今年罗坊纪念馆的参观人数就创下历史新高,除有组织的团体参观之外,散客人数也有一两万人,经过分析我们发现,周边短途游的带动作用非常显著,三四月到新溪看油菜花的、初夏去蒙山游玩的、五月至八月到罗坊看荷花的市民,很多都会选择顺道去参观罗坊纪念馆。

    对于这些文化旅游资源,首先要加大投入,加强保护,采取多种渠道筹措资金,遵循文物“修旧如旧”的原则,切实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完善配套服务设施,为开展文物旅游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是精心策划,扩大影响,酒香也怕巷子深,光有好的旅游景点是不够的,为此我们要采取多种措施,精心筹划,扩大影响。

    最后,我给大家推荐4条市区周边短途文化旅游线路。一是毓秀山—汉泉昼锦堂—湖泽邓家大屋—白梅古村—双林夏布织造—洞村枣木山。二是孔庙、介桥、防里、大岗山;三是下村大桥上高会战中国军队74军58师师部遗址—夫子堂—水北拾年山遗址—黄坑古民居—蒙山;四是章塘傅抱石故居、棋盘山遗址—罗坊会议纪念地—将军府—新溪西江古村—新溪万亩油菜花—百丈峰。(记者 艾欢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