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市举行环境保护与城市发展新闻发布会

15.07.2014  18:36

    6月23日上午,新余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在市会展中心政协厅举行了环境保护与城市发展新闻发布会。新余市委书记、市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刘捷同志出席发布会并作新闻发布,与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现场回答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和记者提出的12个问题。市委常委、市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副组长郭力根主持新闻发布会。

    根据录音整理实录如下:

    新余市环境保护与城市发展新闻发布会主发布词

    【刘捷 市委书记、市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

    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及新闻媒体朋友、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

    今天,很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与大家面对面交流。首先,我代表中共新余市委、市人民政府向各位长期以来关心、关注与支持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位新闻媒体朋友表示衷心感谢!今天我们也邀请到了许多热心的群众来参与此次新闻发布会,欢迎你们的到来。

    在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市委市政府开门纳谏,广泛征求意见,全市各级各部门共收到意见3.2万条,对市委提出了1544条意见建议,其中收集意见建议最多、群众反映最强烈的是环境保护和城市发展问题。为此,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此次新闻发布会,将我市环境质量情况客观实在的向社会发布,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下面,我就新余环境质量现状,采取的主要措施、存在问题,以及下一步工作重点等向各位作简单的介绍。欢迎大家提出批评意见。

    一、我市目前环境质量现状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积极探索环境保护与城市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从整体上遏制了环境恶化的势头,全市环境质量状况逐渐趋好,我们也力争实现城市经济持续发展与环境质量显著改善的“双丰收”。

    一是环境质量状况持续好转。水质情况,截至2013年底,我市4条主要河流水质呈现稳中见好的趋势,其中仙女湖和孔目江水质稳定保持在水功能区Ⅲ类标准,袁河新余段、袁惠渠也基本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全市原水水质合格率达100%,其中一类水检测率占2%、二类水检测率占90%,三类水检测率占8%。饮用水源地各项目均达Ⅲ类地表水标准,其中饮用水一级保护区水质达Ⅱ类。全市小(2)型以上水库水质达到Ⅲ类水以上。

    空气环境方面,质量总体趋于好转,空气优良天数、优良率逐年增加,除城西工业区(新钢、袁河工业平台片)达到三级标准外,其他地区均达到二级标准,2013年空气优良天数达335天,优良率达91.8%。从2014年1月1日起,我市建成了新的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评价标准按照新标准(即AQI评价体系)开展空气监测,监测标准更加严格,新增细颗粒物PM2.5、臭氧和一氧化碳三个监测项目,今年1至5月份我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为70.2%,3-5月的优良率达到80.5%,主要污染物为PM10和PM2.5。

    城市垃圾及固体废弃物实现了无害化处理,市区区域环境噪声监测结果均值为54.9分贝,属于质量等级中“较好”的一类。全市森林覆盖率57.8%,主城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面积分别达52.46%、54.07%、18.95平方米,均居全省前列。

    二是节能减排每年超额完成省定任务。2013年,全市万元GDP能耗为1.124吨标煤,与2010年比下降21.3%,提前两年超额完成了省定“十二五”17%的目标。全市化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粉)尘排放量分别较2011年排放下降6.2%、7.8%、6.9%、3.2%和3.7%,其中化学需氧量还提前两年完成了省定“十二五”7.2%的目标,连续5年圆满完成省政府下达我市的减排任务。我市先后荣获国家节能示范城市等称号,多年被评为全省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先进市,2012年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工作绩效考评总分列全国试点城市的第一名。

    三是重点解决了一批突出环境问题。2010年至今,我市重点开展了4大水流域环境整治,通过设置重点保护区、关闭或搬迁江河沿岸污染企业与畜禽养殖场、新建污水处理设施、禁止网箱养鱼、禁止沿岸种植农药使用量较大的棉花等手段,极大地减少了污染源,全市水环境质量由当时的Ⅴ类、Ⅳ类显著提升到了现在的Ⅲ类。目前,仙女湖已全面取缔网箱养殖,全年大部分时间一级保护区内水质稳定在Ⅱ类;6座中型水库中,有5座水库实行了生态化养殖,水质达到Ⅲ类水标准;40座小(1)型水库中,有28座已停止投饵,达到Ⅲ类水水质;268座小(2)型水库中,有82座已停止投饵,达到Ⅳ类农业灌溉用水要求。

    2011年以来,着重开展了大气环境整治。在全省率先启动了城区燃煤锅炉整治,完成了第一批42台燃煤生活锅炉成型生物质燃料改造,第二批54台工业锅炉整治工作也在稳步推进;开展了粘土机砖窑的整治,对城市主城区周边的制砖厂强制推行关停,关闭粘土机砖厂25家;对城市公交车和的士车积极推进以汽代油工程,大力发展绿色公交,累计购置新能源(清洁能源)空调公交车80辆,全市绿色公交占新余公交日常营运车辆总数的40%;启动机动车“黄绿标”管理工作,共核发黄绿标100284张,出台并实施了高排放机动车限行政策,对无标及黄标机动车在全市三条主要路段实行区域限行,加速淘汰不合格车及黄标车,推动高排放黄标车的淘汰工作,共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辆7114辆。尤其是对重点企业加大支持力度,积极推动环保项目的投运。比如,新钢公司先后投资1.8亿元,实施了7#、6#、5#烧结机脱硫工程,每年二氧化硫削减量达9435吨/年,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下降32%,可吸入颗粒物下降8%,空气优良率提高了3.6个百分点。

    2012年,在全省率先启动了重金属污染治理,已搬迁污染村庄15个1382户3590人,通过种植花卉苗木修复污染土地4.8万亩,污染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

    2013年开始,重点对市内5大山脉的过度开发进行了专项整治,制定了《新余市“五山”山体管理办法》,实行最严格保护措施,对无照企业严格关停,对依法生产企业严格落实环保复绿工程,推动实现山体资源合理开发、永续利用。

    四是环保基础设施日趋完善。2011年以来,全市财政已累计投入21.4亿元用于环保和节能设施建设。如投入4.7亿元新建了6座污水处理厂,形成了主城区、县城、每个工业园区都有污水处理厂的格局;投入4.5亿元新建污水主干管、截污管、收集管网251.23公里;投入5.3亿元分别完成大气、水污染治理项目44项和64项;投入1.2亿元新建了对钢铁、电力、水泥等15家国控、省控企业40套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及联网系统。

    五是农村环保工作得到加强。积极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全市有近60%的自然村创建完成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或达标村。扎实稳步推进生态示范区创建,省级以上生态乡镇由2011年的27%上升到80%,目前已拥有国家级生态乡镇4个,国家级生态村1个。加快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十二五”期间,新建集中供水工程15处,已累计解决不安全饮水人口13.37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占“十二五”规划内不安全饮水总人口的68%,全市农村居民安全饮水率达92%,自来水饮水人口达66.2%。

    综上所述,我市虽然是重化工业城市,但环境质量总体还比较好,并不像传言说的“水喝不得、蔬菜吃不得、癌症患者多”那么严重。据2012年我市对新钢集团等重金属、重化工、能源建材及矿山企业周边受污染村庄暴露人群1206人的健康筛查或健康影响监测,并未发现受环境污染所致相关疾病。市疾控中心收集的我市2009年-2010年恶性肿瘤发病资料表明,我市恶性肿瘤发病率(2009年为208.24/10万;2010年为201.16/10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为285.91/10万),与江西省肿瘤登记点报告发病率(全省为194.89/10万)基本接近,且发病的病种排位也与全国、全省基本一致。民间传谣说,上海医院里癌症患者中新余人居多,这是由于老江钢的员工绝大部分都是上海籍人士,退休后住在上海的员工达到7000人左右,相对江西其他的市来说,在上海扎堆治疗的新余人比较多。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2010年新余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76.4岁,居全省第一,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1.89岁、2.39岁。目前,新余80岁以上的老人达20313人(其中百岁以上的老人67人),占总人口的1.8%,占比居全省第三位。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