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市优化环境 增强发展“软实力”

23.12.2015  10:37

  纵观新余这几年发展,投资这架“马车”,在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服务民生等方面,一直发挥重要作用。放眼未来,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投资仍是稳增长的关键。

  资本犹如水,哪里是“洼地”就往哪里流。良好的环境是吸引客商投资、加快项目建设、企业安心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

  要素保障是优环境的基础。

  “之前要跑工商、质监、税务部门分别办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税务登记证,证件办齐估计得个把月,现在实行‘一表申请、一窗受理、联动审批、一窗发证’登记模式,办理证件更便捷。

  “三证合一”是我市行政审批改革的缩影。近几年,我市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做足“小政府、大社会、活市场、优环境”四篇文章,强化要素保障。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已完成312项行政许可类事项和869项便民服务类事项的梳理和流程固化工作,让审批“”、“”、“”、“”,全心意地服务企业,让企业轻松上阵。

  深化经济体制机制改革方面,推行“一委一办一中心”的公共资源交易运行模式,实现管办分离,市场活力进一步激发。

  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村级民事代办制被列入全省党的制度建设改革“一市一点”攻坚项目,省委书记强卫和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赵爱明等均给予肯定;在全省率先建成社区数字化服务管理平台,便民办事系统已在10个试点社区试运行,可在社区办事123项,实现市、区(县)、街道和社区四级联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快,已完成第二批711家企业信用评级。

  ……

  改革逐步深入,红利汩汩释放。今年1至10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728.23亿元,同比增长7.6%;新开工项目667个,同比增长29.3%;工业用电量60.6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7%。

  (二)

  贴心服务增强企业信心。

  近几年,受国内外宏观环境影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遭遇困难,信心受挫。

  如何破解难题、提振信心,市委市政府没少花心思:建立市领导挂点帮扶企业制度、每月每季度召开重点项目调度会、出台一系列涉企政策……主动上前,拼在一线,现场办公,关心企业发展。

  抓帮扶,解决问题是落脚点。市委书记刘捷,市委副书记、市长董晓健反复强调,帮扶不仅仅是协调解决企业遇到的困难,还需深入一线,帮企业发展出谋划策,重点要破解要素“瓶颈”。对传统产业,重点解决要素制约瓶颈,稳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推动企业加快转型步伐;对新引进企业,积极帮助解决立项、办证、融资等问题;对发展前景好和投资意愿强的,引导企业扩产能、拓市场。一块块阻碍发展的“绊脚石”被搬开,企业看到了希望、增强了信心。

  出台一系列涉企政策,营造尊商重商安商良好氛围。特别是出台《规范涉企检查规定》,在全市企业实行“宁静日”制度,让企业安心搞生产、一心谋发展。

  (三)

  坚持问题导向优环境。

  针对省委省政府发展升级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督查调研报告中反馈我市的问题,市委决定在全市深入开展“解放思想找差距、优化环境抓发展”为主题的大讨论、大宣讲、大帮扶、大督查、大整改活动。

  市领导带头到挂点帮扶及相关企业宣讲,市直179家企业对政策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市领导每月深入帮扶企业不少于2次,帮扶责任单位主要领导每月不少于3次,并且一名副县级干部和一名科级干部常驻企业和项目现场帮扶。截至目前,全市在大帮扶中协调解决企业融资、人才紧缺、招工用工、项目审批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180多个。

  活动中,我市找准“不严不实”“不为不力”“不理不放”“不佳不优”等方面问题380多个,19家涉及责任单位在《新余日报》等媒体晒出整改承诺,接受社会监督。同时,相关部门采取明察暗访、问卷调查、媒体曝光等方式进行督查。目前,全市已完成整改事项178个。

  同时,市纪委、市监察局还开通“优化环境投诉热线电话”,就全市各级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按规定时限、程序办理,利用职权进行强制服务等行为接受社会监督。

  通过开展“五大”活动,全市上下不仅正视问题、分析问题,还举一反三、理出清单,追着问题跑,在解决问题中改善发展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