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育“分”到育“人”——江西省新余市体校与新余市第九中学共建促进体教结合

01.11.2016  00:02

  江西省新余市少年儿童体育学校是新余市业余训练的重要基地。学校于1984年3月经新余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承担了全市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参赛、向上级训练单位输送等任务。秉承“学训并举,德才兼备”的校训,学校始终坚持以训练为中心,认真贯彻“选好苗子,着眼未来,打好基础,系统训练,积极提高”的方针,训练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训练管理体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不断涌现。学校开设田径、游泳、举重、摔跤、乒乓球、网球、跆拳道、篮球、赛艇、皮划艇等10个奥运项目,先后向国家队输送了5名运动员,并多次在国际大赛获得佳绩。该校还连续三个周期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

  江西省新余市第九中学,创建于1964年,学校原名为“南昌铁路局新余铁路中学”,原为铁路特殊时期所建,2004年后,新余铁中正式移交新余市政府乃更名为新余九中。新余九中自始终践行“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以“文化引领,特色兴校”的办学方向为指导,奉行“正视差异,发展个性,服务学生,人人成功”的办学理念力图实现“打造初中精品、突出高中特色、创建优质学校”的办学目标。自办学以来,该校先后获得“新余市体艺特色实验学校”、 “江西省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示范性中学”、“ 2015年度先进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全省中小学‘素质教育月’活动先进单位”、“全省教育系统‘创新发展年’活动先进单位、“全省教育系统‘质量提升年’活动先进单位”、“全市学校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校园“体+教”,优势互补充

  2010年国家五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指导意见》下发后,江西省新余市体校针对其生源匮乏、师资匮乏、文化课教授难、训练课规模小等问题,联合体育教学具有传统优势的新余九中,在体育局和教育局的共同支持下,体校利用其专业训练优势,新余九中利用其教学管理优势,两校共同建设,创建出体育与教育相结合的“体+教”新模式。

  “体+教”的结合即体校进入新余九中,两校“强强联合,互补办校”。在新余九中原有校区内,由市体育局投资,建设体校综合教学楼,做到体校教师进入九中办公,体校教练进入九中授课,体校运动员进入九中学习,形成了运动员的招生、训练、输送、参赛由体校负责,运动员在九中办理学籍,其文化教育、日常管理纳入市九中普通在校生管理的“一体三进”格局。

  实行训练设施共用,大力提升硬件规模层次。新余市体校与市九中联合办学以来,在江西省体育局的支持下,市体育局投资1600余万元在市九中新建了含训练、教学、行政办公为一体的建筑面积3566平方米的体校综合训练馆,同时,体校帮助九中改造了运动场、塑胶跑道、排球馆、篮球馆等设施,这也更有助于学生的训练和培养。

  实行教师交流进校园,着力提高队伍整体水平。从管理层方面,两校互派副校长进行管理交流,以便更及时地对管理进行沟通。从文化课方面,体校的教师充实进入新余九中执教。从专业训练方面,体校的教练队伍帮助九中的体育教师队伍,增加了体育训练的项目,也普及的运动项目在学校的展开。

  实行学生共管进班级,切实打造体育文化品牌。体教结合之后,运动员学生和非运动员学生共同学习、共同生活,使九中的体育特色更加凸显,也解决了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和生活管理问题。因此,新余九中以体育特色教育为契机,着力营造九中的体育精神,以“勇敢、坚韧、吃苦、耐劳”等意志品质的培养融入学校的“独思-共议-导拨”的高效课堂模式之中,引导学生发展多元智能、提升各项素质。

  学习“文+体”,选择多元化

  文化学习和体育训练的互融沟通使得运动员、体育生、文化生都拥有了更多的学习机会,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了基础,实现了运动员有学习保障、体育生有专业特长、文化生有体育爱好的“文+体”模式。

  运动员日常学习,提高文化水平。“体教结合”后,运动员在非训练时间与其他非运动员学生一同学习,一同吃住,从文化学习到生活习惯上都得到保障。自起始年级进入九中进行学习的运动员学业水平测评明显高于只在体校进行过文化学习的运动员。因为教学环境与普通学生无异,运动员的行为习惯养成有了更好的平台,这显然也更有助于运动员人格的成长,为其今后进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体育生加强训练,助力高考。通过体育训练,新余九中逐渐建立了一支高水平的体育生队伍,目前学校拥有田径队、足球队、排球队、篮球队等。体校进入后,校园的场馆资源得到极大地丰富,训练的专业水平也有更高的提升,这也帮助体育生在高考中取得更出色的水平。

  文化生参与选修,培养体育素养。在普通课程中增设选修课,如摔跤、举重、跆拳道等。开展“奥运项目进课堂”的活动,由体校专职教练员兼任学校体育教师,开展项目推广,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体育专业水平。大力推进体育特色大课间活动,青春友谊圆舞曲、太极拳、兔子舞、武术操等一系列各具特色的体艺项目走进学生的课间生活,让学生在锻炼之余愉悦了身心,这也是国家推广阳光体育的应有之义。

  升学“专+高”,输出双通道

  新余市体校和新余九中的强强联合,使得运动员学生和非运动员学生既能融入一体,又能各有专攻,营造出“体育人才重点培养,体育氛围全面营造,体育爱好人人参与”的宝塔式“专+高”输送人才模式。

  政策倾斜,保证专业一贯性。在生源选拔方面,采取“小学培养苗子,初中开辟通道,高中给予机会”的方式:新余市体校联合新余市铁路小学,从小学阶段就开始重点培养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使其能得到一贯式的训练,实现了小学和初中的无缝对接。

  毕业双轨,关注成长一致性。从人才输出方面,采取“高水平进入专业队伍,普通生进入体育高考”的输出模式,一方面保证优秀的运动员进入高等级的专业运动队伍。另一方面,为体育特长生开通直升模式,使其进入九中高中学习,实现了初中至高中的对接。同时,从运动员与体育生之间进行相互切换,通过高考单独招生的训练方式进入大学进行深造。

  通过把体校建在中学的模式,可以提高运动员综合素质,促进运动员全面发展;为普通学生的爱好开辟平台,为其全面发展增添机会,从而实现了从训练普及到锻炼的教育氛围,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发展可能。

(彭新元、梅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