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市文化惠民 播撒幸福“阳光雨”

05.01.2016  15:41

  在迈向全面小康的道路上,伴随着“钱袋子”一并鼓起来的,是老百姓一颗颗“文艺”的心。然而伴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加速,乡村文化日渐式微,传统文化遗产因为大量劳动力外流而面临被遗忘、失去存在基础甚至消亡的境况。然而,我市的公共文化从未像今天这样受到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我市的公共文化平台、服务体系建设从未像今天这样完善健全。仓廪实而知礼节,全面小康,重在“全面”。2015年,市委、市政府热切回应民盼,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公共文化服务、文化品牌打造、文化惠民活动等方面取得明显成就,让百万新余市民尽享“文化育民、文化乐民、文化惠民”的丰硕成果。

  “好久没回家,散步路过北湖公园发现原来家乡还有如此高大上的展览馆,可以系统地了解新余的历史文化和现代发展,真为家乡的发展感到开心。”在市规划展览馆,多年在外地工作的章先生参观后赶紧发了一条图文并茂的微博。在展馆的一处角落,一名讲解员正忙着向市民介绍诸如四眼井等曾经在我市耳熟能详的标志性地名。市规划馆馆长杨松告诉记者,考虑到市民需求和馆内设备维护,展馆开放时间从每周二至周六,共5天,充分满足了广大市民参观的需求。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逐渐提升,越来越多的人不再仅仅满足于追求物质生活,而是更加注重自己的精神生活,图书馆、博物馆等公益性场馆便成为市民修身养性的绝佳去处。为此,市图书馆、市博物馆以及市规划展览馆等5个公益性场馆向全社会免费开放也被纳入今年我市的30件民生实事,一直备受市民关注。201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位推动下,市规划展览馆、市图书馆、市博物馆、市群艺馆、市工业展览馆等五大场馆均实现免费开放。为满足市民的阅读需求,推动全民阅读,市图书馆在全市范围内设立了26个图书漂流点,投入25700余册图书,分布在社区、学校、宾馆等公共场所,市民只需简单地登记,便能在图书漂流点借阅图书。

  图文并茂的宣传长廊,配套齐全的健身器材,宽敞明亮的文化大舞台,115人的腰鼓队、12人的军鼓队、45人的中心广场舞队和40人的农民街广场舞队……有着这些“高端配置”的不是某个便于管理的企业改制社区,也不是某个有着庞大人口基数的街道办,而是一个普通的农村——杨桥镇新楼村。有了这样的“高端配置”,若要办一台晚会,新楼村轻轻松松就能端出一桌文化大餐。

  小小的边远农村,却成为了公共文化优秀示范点,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今年,市委市政府以创建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不断丰富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内容和形式,根据“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营造百姓群众的精神家园,以点带面、全面铺开,以精品示范,提升建设质量,确定了10个优秀示范点和42个合格示范点,既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又提升公众的“幸福指数”。

  一花引来百花开,文化馨香为城市构筑起了“文化软实力”, 也为百万新余百姓的幸福“加码”,让城乡群众尽享“文化育民、文化乐民、文化惠民”的丰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