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市熊氏四兄弟捐巨资圆乡亲安居梦
开栏的话
为唱响“新余有爱”主旋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在全社会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加快建设和谐富裕文明新余、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我市决定从今年6月份起长期开展“新余有爱”身边好人评选活动。经过认真评选,6月份首批10名“新余好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五个类别)已经揭晓。本报从即日起,刊发每月当选“新余好人”平凡而又闪光的事迹,敬请关注。
近年来,渝水区水北镇熊坑村4位农民企业家熊水华、熊九仔、熊水生和熊习生创业致富后倾情回报故里,捐资3600万元建起72套连体别墅赠乡邻的善举在渝钤大地传为佳话。
是什么缘故让他们如此慷慨解囊?欲知详情,还是让时间倒回到2010年吧!这年5月份,熊村遭受洪灾,倒塌房屋20多间,闻讯赶回的熊水华心痛不已。自己富了,该如何帮助乡里乡亲渡过难关?他萌生了为全村72户人家建新房的想法。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该村就有不少人在外承包基建工程。于是,熊水华多次找到生意伙伴商议,最终决定由4人出资,捐建一个新村赠给村民。2012年4月18日,预计总投资1800万元的熊坑新村,在原来的村址上开始兴建。然而,随着新村建设资金的不断追加,最终细算下来需要3600万元。熊水华说:“我们个人富了不算富,帮村里人圆一个安居梦,钱花得再多也值!”很多村民感叹:“原以为这辈子就只能住土砖老房子了,哪想到现在住得比城里人还好。熊水华这些好人真是富了没忘我们这些乡亲啊!”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熊水华的父母一直乐善好施,帮助他人,在父母的影响下,熊水华认为只要有能力就应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熊水华接触到基建行业,逐渐开始自己的事业,积累财富和经验。现在熊水华主要从事房地产行业,公司的生意不错,利润可观。他说:“只有让自己变强大,才有能力去帮别人。”尽管辗转于全国各地为发展事业奔波忙碌,但熊水华一直没有忘记家乡的一方水土和百姓。熊水华有空的时候,就会回到老家看看,听听村里人的心声,当乡亲们遇到困难时候,他立即伸出援手:捐资38万元建熊坑文化广场;捐资40万元帮助家乡的公路建设;捐38万元给水北镇第二小学;前后捐资近3000万元支持熊坑村的新农村建设……这些数字的背后,体现的是熊水华为家乡默默奉献的决心与真诚。
熊习生,一位土生土长的熊坑村人,父亲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木工,初中毕业的他,为减轻家庭经济负担,随父学做木工活。熊习生凭着自己敢闯、敢拼的勇气、锐气,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由最初的木工小包工头,发展壮大成现在知名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赚了钱,就应当为家乡做点事。”正是如此,熊习生投资建桥修路,将曾经“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道路彻底改变。现今,熊坑村的道路干净整洁、平坦宽敞。
熊九仔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因为小的时候患有小儿麻痹症,导致右腿走路不方便,19岁刚上完高中的熊九仔,跟着同村的伙伴一起进城,开始学习钢筋工,跟着同村的熊水华、熊九仔慢慢接触了建筑行业,由最初的钢筋工逐渐成为工程管理者。2010年5月的洪灾,让本就贫穷的村庄更加破落。从熊坑村走出去的熊水华、熊九仔等人看到此景,决定要尽自己的努力来帮助乡亲。“水华大哥是我人生中的贵人,是他将我带进了建筑行业,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现在的我。”在熊水华提议要出资改变熊坑村的面貌时,熊九仔第一个举双手同意。熊水华提出的建议,说出了熊九仔的心声。“有大哥带头,况且是做行善积德的好事,我们都会支持。”
熊水生先后在工地上当小工、学木匠,虽然日子过得比较艰苦,但平淡幸福。这样平静的生活却在1976年被打破了,突如其来的一场爆炸事故让他失去了左手。但他并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他告诫自己不能被困境打败。此后他开始学习油漆技术和工程建设预算,别人不做的事情他勇往直前,凭借着一份敢拼敢闯的精神,开始获得事业上的成功,赚取人生事业上的第一桶金。随着他的事业越做越大,他经常跟身边人说,要常怀爱国之心,要多做善事,要把身边人带动起来就是爱国、爱家乡、爱人民。他表示,影响一个人就能影响十个,影响十个就能影响更多的人,给别人树立榜样,就会让更多的人加入公益事业,感恩之情会影响越来越多的人。(新余新闻网7月28日讯 记者吴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