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市特色文化耀乡村

18.03.2016  10:46

  都说“城会玩”,现在是“乡会玩”、“村会玩”。

  古装的服饰,曼妙的舞姿,经典的音乐,不时爆发的掌声笑声……2月25日,随着歌舞《梨花颂》的谢幕,新余市渝水区罗坊镇仿古戏台第三场文艺演出曲终人不散。这台晚会由夕阳红艺术团倾情奉献,团长廖细英接受采访时兴奋地说:“当我们听说罗坊仿古戏台开台演出,我们团就积极与区文化馆联系,终于争取到了此次演出机会,我们连续排练了好几天,为的就是让罗坊老百姓看到一场精彩演出。”2月23日开台以来,罗坊镇仿古戏台前人山人海,前来看戏的群众把戏台围个水泄不通,场场受到观众的喜爱。这是新余市推进乡村特色文化建设的动人缩影。

  近年来,新余市以弘扬传统文化和本土文化为主线,着力打造20个乡镇(街道)群众文化特色和60个村(社区)群众文化品牌。通过政府主导、部门合作、市场调节、社会共建、群众广泛参与的模式,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推进“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特色文化建设,形成各乡镇(街道)、村(社区)特色文化品牌彰显、均衡发展、机制灵活、网络健全、服务优质、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发展乡村文化离不开平台建设。按照建设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要求,新余市加大投入,不断完善文化阵地硬件设施。按照“一县三馆一剧场”(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剧场)、“一乡一站一戏台”(文化站、戏台)、“一村一室一广场(文化室、文化广场)”的标准,采用异地新建、就地改造、设施提升等方式,对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进行全面提档升级,确保各项公共文化设施全面达标。

  特色文化具有凝聚和导向作用。文化单位不断加强对乡镇(街道)群众文化特色、村(社区)群众文化品牌试点的培育培训指导,将“一乡一特”、“一村一品”工作融入各地每年的农民艺术节、非遗展览等群文赛事和展览,使全市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做到周周有训练、月月有活动、季季有交流、年年有会演。

  现在,渝水区姚圩吹打乐、渝水区界水舞龙舞狮、渝水区罗坊镇书画、仙女湖区观巢十样锦和推车灯、昌坊剪纸艺术、分宜县洋江赛龙舟、分宜县双林夏布制作、渝水区电工厂社区腰鼓、分宜县钤山镇防里村舞龙等特色和品牌活动风生水起,好戏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