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市高产油茶规模逐渐形成
在水西镇大佳山油茶示范基地,放眼望去,漫山遍野是长势茂盛的油茶树……“油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不仅能提供就业,还能带动农户脱贫致富。”基地负责人如是说。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油茶产业发展,高产油茶规模逐渐形成,综合效益初步显现,已成农民脱贫增收、农业增效、生态改善的重要产业。比如水北镇水北村村民敖春芽,2002年承包荒地260亩种植油茶,自2008年开始每年油茶产业收入达到40余万元;水北琴山村民邓卫东,2005年造油茶林200余亩,投产后产量最高年份油茶收入达到30余万元……
广种“摇钱树”
全市油茶产业总产值达4.5亿元
我市是全省油茶主产区之一,栽培历史悠久,产业起步早、基础扎实,也是全省、全国启动高产油茶栽培最早的设区市之一。
油茶是生态、经济效益兼备的树种,除明显的经济效益外,在重金属治理、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水源涵养等方面都有良好作用。目前,全市现有林地面积277万亩,占全市国土面积的58.3%,有油茶林面积约40万亩,占林地总面积的14.44%,其中天然次生油茶林22.92万亩,高产油茶林17.54万亩。
通过这几年发展,全市高产油茶规模逐渐形成,综合效益初步显现,已成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截至目前,全市高产油茶种植户3000余户。2014年全市油茶籽产量约1.2万吨,产油1600吨,油茶产业总产值达4.5亿元。
出台扶持政策
7年市级财政补助达2506万元
近年来,我市始终将高产油茶作为重要的林业产业来抓,狠抓种苗生产。按照“四定三清楚”的要求,即“定点采穗、定点育苗、定单生产、定向供应,品系清楚、种源清楚、销售去向清楚”,规范种苗产销,严格良种使用,确保发展优质种苗。
同时,实行财政补贴。自2007年起,市、县两级财政分别建立油茶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在国家和省项目资金的基础上,2007年至2012年,对新造高产油茶林,市、县两级财政每亩补助400元;2013年起,补助标准提高到450元/亩,市、县区财政各承担30%和70%。近7年,市财政已下达补助2506万元,年均358万元,市级补助标准全省最高。
市、县区两级林业部门主动争取国家和省里支持,分宜县和渝水区被列入国家油茶产业发展示范县(区)。自2008年起,争取高产油茶造林项目16.31万亩,资金8000余万元。
以科技做支撑
陆续建成20多个油茶示范基地
我市充分利用“亚林中心”高产油茶科研成果的优势,油茶科技和产业发展走在全省、全国前列。利用亚林中心优势,选育适应性强、稳定性好、产量高、抗病虫害强的18个优良无性系作为良种在全市推广;积极探索油茶栽培管理技术新模式,摸索和总结出品种选择、立地条件分析、栽培技术、抚育施肥、科学修剪等技术;开展科技帮扶,每年多次举办油茶栽培技术培训班和送科技下乡活动,实地指导全市油茶种植企业,点对点帮扶农户。
截至目前,全市已陆续建成罗坊镇新和村、水西镇桥口村、水北镇琴山村、马洪办山南村等20多个示范基地,并有多个连片面积万亩以上的基地和3家省级油茶重点企业、2个全省油茶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