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市8年打赢母亲河保卫战

05.06.2015  20:39

孔目江是新余的母亲河,2007年以前,流域内大小工矿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水质一度降到三类,部分江段甚至降到了劣质五类以下。新余市痛定思痛,将环境治理和产业转型结合起来,切实做好“关、退、转”三篇文章,通过8年整治,打赢了这场母亲河保卫战,实现了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协调发展。请听新余台记者丁锐的报道:
(孔目江治理)
新余市环保局至今还保存着孔目江8年前的一组令人触目惊心的照片,黄色的污水源源不断从孔目江中游的铅锌矿排出,水到之处寸草不生。当时的调查数据显示,全长五十公里的孔目江流域范围内采金场、铁场、石场、煤矿和各类养殖场达150多家,大多数没有任何环保措施。加上流域范围内是新余市主要产棉区,大量高残留农药渗透到土壤和水中,导致水质急剧下降。
新余市环保监察支队队员钟烨:
【我们当时的检测结果显示,水中铅的含量是每升2.2毫克,锌的含量是每升14.5毫克,重金属严重超标,属于劣五类水质。】
重金属污染导致仙女湖区铁山村及周边五个村小组140多户村民230多亩农田绝收,不仅影响地表水,对土壤及地下水也造成了危害,村民开始陆续外迁。更为严重的是,这些污水从铁山村汇入孔目江,距城区自来水厂取水口不足三公里。
2008年,新余市出台《孔目江水质保护办法》,做好“关、退、转”三篇文章,在孔目江流域的所有河道、支流、山塘水库及其两岸各3000米的范围内规划了水源一、二级保护区,进行严格管理。新余市仙女湖区湖泊生态办公室主任 朱圣辉
【对孔目江流域范围之内的这些污染的企业,以及“五小”的没有环保设施的,包括矿山企业,进行了关闭;同时,对所有的山塘水库实现了人放天养;原辖区内的棉花全部退出流域内的种植;另外,对辖区内的这些小的洗煤(企业),包括石灰加工企业,沿线的都进行了关闭。】
这些年来,新余市先后关闭整顿孔目江流域保护区范围内污染企业152家,投入资金20多亿,建设污水处理设施71套,对沿线所有村庄的生活污水进行有效的处理。
同时新余市将环境治理和产业转型结合起来,在原本荒废的矿区种植花卉苗木,不仅改良了土壤,恢复了生态,也给当地老百姓的带来了收益。目前,孔目江两岸大型苗木企业已发展到28家,年销售收入5.4亿元,集中连片开发的苗木基地13个,解决农民就业2.8万人,3万多亩已破坏的土地经过植被复绿被修复。
八年过去了,如今,走近孔目江,两岸树木林立,清澈江水倒映蓝天,鸟儿在树梢欢唱。铁山村也重现生机活力,一幢幢新房拔地而起,外迁的村民陆续回归,当年绝收的农田里重新长出了茂密的水草,吸引着叶生根和村民们赶着牛来这里放牧。
【“搞了更好了哦,你看这种石头里面就没有这种黄色了!”】
新余市仙女湖区湖泊生态办公室主任 朱圣辉说:
【孔目江饮用水水质现在常年稳定在二类水的标准。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把周边的这些水体(域),集中收集规范处理。计划是在3-5年之内要全面把它治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