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昌坊度假村:好山好水“绣文章”

17.09.2015  02:30

  干净平整的水泥路延伸至每家院落屋舍,白墙黛瓦的楼房在绿树掩映间错落有致,绿意盎然的花卉草坪与古香古色的休闲亭交相辉映……行走在昌坊度假村犹如走进了一幅秀美的山村风景画,让人心旷神怡。

  近年来,昌坊度假村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在好山好水上“绣文章”,将乡村旅游与生态观光农业相结合,着力打造都市休闲慢生活之乡,已荣获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江西省优秀新旅游景区、江西省乡村旅游示范点和江西省AAAA级乡村旅游点等称号,目前正在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和江西省AAAAA级乡村旅游点。

   打造精美景观 发展乡村旅游

  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从2004年开始昌坊村转型发展乡村旅游,多渠道想方设法筹措资金,加大基础设施和旅游景点建设,先后在村庄内建成了3横5纵的高标准暗沟;升级改造了长约6公里的环景区沥青公路,配套建设了排水沟、护坡墙,安装了100余盏造型精美路灯、40余盏太阳能灯和20个太阳能广播;已建5个停车场、一座可解决1万人用水量的万人水塔、两座污水处理池。度假村内垂钓中心、华严寺、文化广场、龙泉古井、锦溪漂流、夏布坊、榨油坊、情侣小道、百果园等一批富有地方特色的精美景点如一颗颗明珠,点缀在美丽的村落。此外,市国资公司投资建成的昌坊全国有机蔬菜标准示范园、天香园宾馆、小木屋群、网球场、太阳能发电站、“运动我最牛”水上冲关项目及昌坊春满园光伏生态餐厅等项目景点,吸引了游客纷至沓来。

   丰富产品内涵 吸引游客留下

  按照旅游经营管理规范,昌坊度假村成立了综合管理部、宣传营销部、游客服务中心及安全保护部等相应机构,对接旅客服务,强化内部管理,加强培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

  红薯粉丝、山笋、小野生鱼、山蘑菇……这些乡间的土特产承载了许多人曾经美好的回忆,但从事乡村旅游开发,简单的农家乐产品已不能适应发展需要。为进一步丰富产品内涵,昌坊度假村一是在山坡上大规模种植果树,打造“水果季”,四月采摘桑椹、五月采摘杨梅、六月采摘枇杷、七月到十月采摘葡萄、十一月采摘蜜桔,2014年还种植了水蜜桃树,月月各不同,月月采不停。二是在景区道路两旁洒播了各种花草种子,打造出“没有围墙的花园”和“鲜花盛开的村庄”。三是种植彩色水稻,拼凑了“美丽昌坊、国资梦昌坊情”各类字体及“蜻蜓”等图案,做好“大地的五彩化 ”。四是引导农户购买了60余辆观光车,供游客骑行,实现卖风景、卖体验。五是开展“插秧农耕传统文化体验、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采摘活动”等,让游客更全身心地接触大自然,体验山水之乐,真正把游客留下来。

   加快土地流转 提供就业岗位

  过去,昌坊村的村民以种植业、矿山开采、石灰加工及传统夏布加工为主,但长期开采导致山石裸露,资源枯竭。2004年实行产业转型,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成立了“新余市昌坊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把村庄当企业来经营,推行农村土地流转,让村集体土地由公司统一租赁经营,吸收村民入股,村民变股民,既盘活了全村所有约800亩耕地,公司每年支付每亩耕地租金800元,又吸纳了富余劳动力,村民在公司从事各项工作。目前,度假村环卫清洁工有7名,夏布作坊有60余名“纺娘”、天香园宾馆、光伏餐厅25名服务员、蔬菜标准园7名种菜工、昌坊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有40多名工作人员,还有农家乐餐馆、家庭旅馆、小卖部及葡萄园等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村民不出家门就可以在景区实现就业,工作家庭两不误。

  据了解,2014年昌坊度假村共接待游客96万人次,旅游业综合收入约2000余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0300元,与过去相比,家庭收入翻了一番,2015年1至8月,接待游客人次已超过50万,同比增长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