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智慧城市”点亮“惠美生活”

16.01.2017  18:01

      作为我省“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先行者,我市借助“互联网+”这一催化剂,从2012年底启动智慧城市建设,着力推动数字化办公、网上行政审批、社区数字化管理服务平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并在项目建设和应用中,打出了一套漂亮的“组合拳”,同时在项目建设、资金筹集、系统管理、应用推广等方面,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智慧城市建设“新余模式”。
  出差在外,签审文件;网上审批,阳光操作;足不出户,数据跑腿……都是一个个看得见的变化。“智慧城市”建设,点亮了116万新余人的“惠美生活”。
  惠治:打造阳光透明高效政府
  领导出差在外,文件无法签审?这在新余不会发生。从2012年6月起,我市投资800万元建设数字化综合办公平台,2013年1月正式上线运行,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市、县(区)、乡镇、社区四级无纸化协同办公。
  在数字化综合办公平台上,只要能上网,拿起手机就可以处理各种文件,所有非涉密文件的流转全在网上进行,办理普通文件只需1天,处理复杂文件只需3天。据统计,截至去年年底,该平台已接入协同办公单位293家,公文交换单位222家。目前用户已达9166人,共计发文106947份,收文902925份,累计发布会议通知、部门信息16156条。平台运行以来,公务处理不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办公经费每年节约2700多万元。
  除综合化电子办公平台外,在政府提升管理能力方面,我市还推进建设能源与环境监测管理、数字城管、天网工程等多个项目建设,将城市节能减排工作由繁变简,城市管理工作由“拼人力”变为“智能监管”,大量综合数据运用,提高了领导决策能力和管理水平。
惠利: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我市按照“整合流程、一门受理、并联审批、信息共享、限时办结”原则,将行政审批从以往的“互为前置、串联审批”优化为“一门受理、并联审批”,审批时限压缩为30个工作日,时间缩减了78%。
  为了让企业在“智慧城市”建设中获益,我市建成企业信用和金融服务一体化平台。平台联入政府部门、公用事业单位、商业银行等51个单位,涉及企业26000多家,信用信息41.52万组,实现政府、企业、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
  依据平台整合分析的企业信用数据,我市委托第三方资信评级公司,编制完成2015年企业信用白皮书,对于信用好的企业,市委、市政府在政策扶持、财政资金等方面予以支持,金融机构将优先发放贷款或扩大信贷规模。
  目前,我市已有11家驻市银行与46家企业进行银企签约,通过使用信用评级系统,以企业良好的信用做担保,实现授信额度达32.91亿元,真正破解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推动企业融资以抵押物担保向信用授信转变。
  2014年5月,我市在全省率先公布第一批负面清单、权力清单和监管清单,建立行政权力事前(负面清单)、事中(权力清单)、事后(监管清单)全链条管理制度,着力构建公开透明的权力运行新机制。2015年年底,新余政务服务网上线运行。如今,新余市本级和一县三区政务服务网已全部上线运行。一年来,该网共受理各类办事业务2510件,办结2494件,办结率为99.36%。
  我市致力推进的“网上审批”和“三单一网”建设再上台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企业办事从“潜规则”变为“明规则”。全市数字化办公系统进行了联网对接,接受纪检监察部门的实时监督,确保审批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节点进行。
  惠民:点亮市民“惠美生活”
  2015年12月29日,我市社区数字化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正式上线,它以“新余一网通”网站及手机APP为门户、以“便民服务系统、公众服务系统、网格化管理系统”三大系统为主体,将与群众日常最常涉及全市11个部门的办事项共123项下放到社区办理,让群众不出社区甚至在家以及通过手机就能申办事项,受理办事项10243件,办结9463件,办结率92.39%,社区的平均受理数为120件。通过网格化管理,一改以前社区干部对社区底数不清、情况不明的状况,大大缩短社会事件的响应时间,提高了社区管理的效能。
  同时,平台还打破部门、行业隔阂,将民政、公安、卫计等单位的数据对接至社区数字化平台,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