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百姓办事开启“省心”模式

23.04.2015  14:09

渝水区罗坊镇草池村村民胡艳青拿着代办好的分户手续喜笑颜开。

村民郭秀珍在渝水区良山镇白沙村代办点咨询办理低保的相关手续。

  “我人在广东,想办户口迁移,能帮我跑一下吗?”这是新余市渝水区罗坊镇北冈村外出人员钟勇兵给“跑腿干部”发的信息。

  “农村医保怎么报销啊,能给我代办一下吗?”分宜县高岚乡兰盘村村民钟根妹在村里的“民事代办点”咨询“跑腿干部”。

  408个“民事代办点”分布在新余市各地,千余名“跑腿干部”每天都会接到类似求助。让办事群众欣喜的是,无论在外省还是在本地,他们几乎只需进一扇门,甚至打一个电话,找一个人,跑一趟路,足不出村就可以办理自己想办的事。不必像以前一样,奔波千里,折腾几次,只为办一个证。

  变革缘于今年新余市在全市范围全面推广“民事代办”,村民足不出村、不花一分钱就可轻松办理医药费报销、农机补贴等28类事项。

  20世纪90年代,新加坡诞生了世界第一家跑腿公司,帮人跑腿,替人办事。而今,新余政府职能部门借鉴跑腿公司经验,转变政府职能,百姓办事从此开启“省心”模式。

  缘起:农村空心化催生“干部跑腿

  生孩子要办准生证、上户口,盖房子要办规划许可证,外出要办流动人口证明……各种证件,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

  让百姓发愁的是,往往只为办一个证,村里、镇里、县里不知要跑多少回,折腾下来短则两三天,长则十天半月,有的甚至要等上一两个月,办件小事愁坏一个好汉。

  更让人揪心的是,随着大部分年轻人外出打工,不少村庄出现“空心化”,一些偏远山区的村小组,只有几户村民留守,而且多是老人和小孩。他们往往行动不便,想报销医药费都不知道该去找谁。

  办事难,群众呼声高,渝水区罗坊镇便成为“民事代办”的第一个“吃螃蟹者”。罗坊镇有8万余人,人多地广,且青壮年劳力大多外出,留守村民往往办事不知道该找哪个部门和哪个干部。经过综合调研,去年8月,罗坊镇首创村级民事代办制,全镇36个村都有“跑腿干部”,免费为群众跑腿。

  “民事代办点”分布在各村,群众有什么问题,只要在“民事代办点”将资料交给“跑腿干部”,“跑腿干部”再把收集上来的群众事项打包捆绑,到镇上集中办理,如果是需要群众本人前往的,则由“跑腿干部”带着群众去办事。群众少跑冤枉路,办事效率高。如今,在罗坊镇,像生育证、未婚证、户口本、低保证、医保卡、医疗补助,甚至综治保险理赔等事项,村民不需花一分钱,可由“民事代办点”一站式代办了。

  更高兴的是在外省的务工人员。过去,办个未婚证明、流动人口证,迁个户口,他们千里迢迢地跑一趟,不仅花路费,也搭上很多时间。如今,一个电话,“跑腿干部”就全部办妥。

  在广东省中山市工作的钟勇兵对此深有体会。他要将户口从新余迁往中山。如果是以往,他不得不带着资料从中山赶回新余办理。得知社区有“跑腿干部”,他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给“跑腿干部”发了条信息,很快有了回复。当收到“跑腿干部”两天后寄来的快递时,钟勇兵百感交集,连声称赞“跑腿干部”好。

  政府也不让“跑腿干部”吃亏。罗坊镇实行以奖代补机制,规定根据所代办事情的难易程度和办事远近,为群众每办成一件事情,就给“跑腿干部”8至12元不等的经济补助,激发“跑腿干部”为民办事的热情。

  8个多月来,罗坊镇“跑腿干部”为群众代办了6000多件事务。